3 染色的控制要素及过程
实现气流染色工艺,必须对影响染色质量的相关要素,如染液温度、流量、浴比和助剂等,以及染色过程实施控制。就染色浴比而言,低浴比的染液浓度相对高一些,可以使活性染料表现出较高的直接性,提高上染率,如果浴比的控制不准确就可能产生缸差。此外,空气在常温和高温下的密度变化、热塑性纤维在高温条件下的收缩,也会影响到织物最初设定的循环频率。对于这些变化,只要有可能影响到织物的匀染性,就应该实施过程控制。通过对织物运动的在线检测,由PLC和电脑进行动态控制。
气流染色过程控制,已经涉及到了染液循环的比例分配,对织物进行高给量和低给量的控制。它是根据被染织物纤维比表面积大小的不同,以及染色与水洗所需水量的不同,去控制织物的带液量,保证上染速率快的织物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佳的匀染效果。超细纤维针织物在这种条件下的染色效果,显然比溢喷染色更好,这除了气流染色本身的结构性能外,还得益于染色的过程控制。
3.1 浴比
染色理论和实验都表明,染料的直接性与染色温度、浴比有关系。染色温度和浴比越低,染料的直接性越高,因而所需的盐浓度也就越低,即盐的用量可大为减少。染液中盐的用量,应根据染色深度、浴比大小、染料溶解度和染料对纤维的亲和力等因素来确定。其中浴比的影响是:浴比越大,染液的含盐量越高,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下降,盐的促染作用越明显。由于盐的用量过高,会使溶解度低的染料发生沉淀,所以匀染性差的染料就出现染色不匀现象。
3.1.1 染液浓度变化
等量的同种染料,在不同浴比的染浴中,浓度是不一样的。浴比高的颜色浅一些,浴比低的颜色要深一些。如果是浓度相等的不同浴比,那么,浴比高的染浴所含的染料要多一些,而浴比低的染浴所含染料则要少一些。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相对大浴比而言,染同样的深度,小浴比的染液浓度要高一些,仅仅依靠染料的移染性来保证织物的最终的匀染性是不够的,尤其在相对较高染液浓度的条件下,更多的是通过染液与整个被染织物在染色过程中随时保持匀布的接触,才能有效地保证织物最终的匀染性。这点对色牢度要求高的染色来说是很重要的,因为色牢度较好的染料移染性也较差。
3.1.2 对染料和助剂的影响
染料在不同浴比条件下所表现出的直接性有所不同。例如活性染料在小浴比条件下,直接性会提高,也就是上染率会提高。而活性染料的直接性提高了,意味着对促染剂(如盐)依存性的降低,这不仅有利于提升活陛染料的上染率,同时还减少了盐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