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再论浸染再现性的提升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7日

2.1确保同一订单前后纱支、纱批相同对于棉纱,会由于棉的产地不同(含杂质情况

不同),成熟程度不同等造成染色时上染率的差异;涤纶等合成纤维纱也会由于生产厂家的差异而组分略有不同、聚合程度不同、纺纱油剂不同等;纱支的差异,不仅会造成成品规格的差异,对于涤纶等合成纤维来说,还会由于纤维比表面积的变化,造成上染率的差异。

2.2复色用布

对于棉织物来说,复色用布最好采用现场精练好的同批次的布,尤其是对于鲜艳色或敏感色,精练后的白度对颜色的影响很大。如需化验室自己精练,除按照相同配方精练外,还需比较现场精练布的白度,方可复色。对于涤纶织物来说,大多需要坯布预定型,此时应严格控制预定型温度及张力,最好整缸坯定后剪布复色。因为涤纶纤维在高温坯定时,纤维大分子在高温、张力作用下,由于发生收缩和晶体的增长,造成无定形区数量和密度的降低,从而使纤维对染料的吸收性能下降[2]。若复色用布与生产用布的预定型温度不同,也会造成染色再现性差。

2.3染料控制

染料作为影响染色再现性的重要因素,除化验室在复色时选择染料配伍性好、组合稳定性好的配方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染料称取的精确度,天平有无定期校正;(2)现场染料的存放环境,染料是否存在吸湿受潮现象(影响染料的力份);⑶染料的批差,复色染料尽量与染色生产时使用同批次染料。

 

3重视中样生产

尽管我们注意到了上述的各个方面,化验室的配方到染色现场的再现性也仅有50~60%,这可能与化验室的复色方式有关。一般化验室复色采用红外线复色,元明粉、纯碱均是固体直接倒入染浴,稍好的染厂是把溶解后的溶液用针管打入,但是染色现场是清水或回水溶解好后,15~20min内缓慢加入。众所周知,元明粉的作用是促染,纯碱的作用是固色,但是某些染料对元明粉、纯碱等电解质敏感,例如,酞菁类的翠兰染料在高浓度电解质下易凝聚,乙烯砜类的艳兰染料在高温、强碱条件下易水解等等,这就容易造成敏感色再现性差,而普通的如黑色则再现性好。

那么涤纶采用甘油锅复色,染浴ph、温度控制的很精确,是否再现性就好呢?这就跟现场染缸的温度控制精度有关了。一般的染缸130±2℃,即在128℃~132℃之间均认为是130℃,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有利于染料分子寻找适合的纤维间隙上染,对于普通的颜色,影响不大。但对于敏感色或高牢度染料来说,上下4℃的波动,足以影响色光的变化。再有,某些特殊的染料如彩蓝,对染浴ph非常敏感,这或许也是造成再现性不佳的原因。另外,如果染色时有加分散剂、均染剂,还要考虑到助剂对染料上染的影响,再综合各支染料的均染系数、均染剂相容系数等,确定适宜的温度敏感区域,精确控制温度,而不能染涤纶时千篇一律的使用同一个工艺。

由于化验室配方直接到现场的再现性不佳,所以一般染厂均配有中样机,如10kg、5kg、2kg,甚至1kg缸,以检验、修正化验室配方,为现场生产提供可靠保障。据笔者统计,采用1kg缸校验化验室配方后,再进行大货生产,染色的再现性可提高至90%以上,其原因可能如下:1kg缸的运行速度完全模拟染色现场,而化验室复色是在钢杯内按照固定的速率翻转运行。1kg缸放样时,通过调整主泵频率、带布轮转速来调节布在染缸内运行一周的时间,力求与染色现场一致。布速对于染料的上染速率及匀染性都有显著的影响,第一,染液与织物的交换次数,不仅与染液的循环频率有关,而且与织物的循环频率有关,布速越快,织物循环频率越高,在单位时间内织物通过喷嘴系统的次数就越多,即织物与染液交换的次数越多,得色越快;第二,假定喷嘴部分的喷洒量恒定,布速越快,则织物与染液之间的相对速度越大,相当于染液在织物纤维表面流动的速度加快,染液流动越快,染液与纤维表面形成的滞留层越薄,从而染料进入纤维的速度加快,即上染率加快;第三,布速越快,织物的循环周期缩短,有利于减小织物各处的温度梯度和染化料浓度梯度,同时,在单位时间内织物与染液的交换次数越多,织物各处的温度和染化料浓度的梯度平均值就越低,织物各处从染液中获得的温度和染化料浓度越趋向均匀,即匀染性越好[3]。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