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并条工序
该工序采取“重加压,大隔距,大牵伸”的工艺原则,适当降低车速,防止绢丝、色棉缠绕罗拉胶辊,加压量应适当增加,以保证足够的握持力。适当加大罗拉隔距,相对湿度掌握在65%左右,以减少静电对生产的不良影响。注意纱条通道光洁,喇叭F3直径大小适中,适当加大圈条张力,避免条子挂花、堵塞。由于棉条Il}|含有20%的绢丝纤维,因此在纺纱中静电现象较大,采用经复合涂料处理的中硬度胶辊,能够有效地减少缠绕岁拉胶辊现象发生。并条工序工艺配置如表1。头道为2根色棉条、6根棉绢丝混条并合,二道和三道均为8根并合。
3.4粗纱工序
粗纱采用“重加压,大隔距,小张力牵伸,大捻系数”的工艺原则。加装假捻器,防止纱条意外牵伸,减小条干不匀。由于绢丝超长纤维的存在,适当放大罗拉隔距,有利于牵伸的顺利进行。在细纱不出“硬头”的前提下,增加纱条捻度,利于纱条抱合、少粘连,利于细纱牵伸质量的提高。粗纱张力保持稳定适中,防止粗纱产生飘头、断头及意外。粗纱工艺配置为:定量4.35g/10m,后区牵伸1.3倍,总牵伸7.6倍,罗拉隔距为28mm/35mm,前罗拉转速210r/min,捻系数80,罗拉钳口隔距块选用5.0mm。
3.5细纱工序
针织纱要求条干均匀,毛羽少,在生产中捻系数偏大掌握,较低车速可减少毛羽,降低断头率,减少粗节,稳定生产;后区牵伸偏小掌握,增大罗拉加压,加强对纤维的握持,防止出“硬头”;采用低硬度高弹胶辊,提高牵伸质量,减少成纱粗细节;适当降低前罗拉速度,可减少细纱断头,稳定生产和质量。细纱工序要合理选用钢领、钢丝圈以及胶辊,这对减少细纱断头和成纱毛羽以及提高条干水平有重要的作用,在不影响接头的前提下钢丝圈偏重掌握。胶辊的选用既要能改善条干,又能减少细纱机上纤维的黏缠和绕花。主要工艺参数:后区牵伸1.25倍,罗拉隔距20mm/321mm,捻系数340,前罗拉转速170r/min,隔距块3.0mm。
3.6络简工序
采用自动络筒机,槽筒速度900m/min,清纱工艺参数设定为:短粗节1.5cmX160%,长粗节+40%×20cm,长细节为-35%×20cm。要求纱线通道光洁,筒子成形良好,控制毛羽增量。
4 结语
(1)绢丝原料在纺纱前作预处理,残胶率控制在5%以下;对绢丝切断,切断长度比棉纤维略长;由于绢丝在纺纱过程中易起静电,要加抗静电混合液处理。
(2)染色用原棉细度适中,成熟度要好,含杂较少;为了提高染色棉的可纺性,在染色时要加入适量的助剂和油剂。
(3)色纺纱工艺要根据色棉或色纤的性能来设计;减少色差、色点、棉结以及短绒的产生。
(4)在生产多品种色纺纱时,各工序现场管理和质量管理非常重要,要固定供应机台,以防止出现用错棉卷、条桶等,防止色差的产生。
(5)作好色纺纱的下脚和回花管理工作,色纱回花与其他品种回花严格分类堆放,打包使用。翻改品种时,注意色纺纱机台的清洁工作,防止残留色纤维混入其他品种。
(6)注意控制车间温湿度,确保稳定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节约用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