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织物组织
为了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开发效率,同时形成新产品系列,在织物组织选择时一般应选取3 ~5个不同组织,用同一种纱线集中生产,通过组织变换可以形成包含 3 ~ 5个花色的系列品种。考虑到该产品主要用于礼服及西装,应选取如2 / 2斜纹、1 /3破斜纹及2/2方平等组织,这些组织的循环经纱数均为4,织造时可采用8片综。
2.4 织物紧度及纬经比
紧度及纬经比对织物的性能、风格、身骨等影响非常大,而且,两者必须结合起来综合考虑。在织物组织及紧度相同的条件下,纬经比越大,织物越紧密,手感较硬挺,反之则织物较松软;在织物组织及纬经比相同的条件下,紧度越大,织物越紧密,反之越松软。考虑到产品用途、原料选择、纱线规格等因素,与常规同样组织的全毛织物相比,紧度可适当加大2% ~ 5 %,但纬经比不宜太大,以保证产品不板不烂。
2.5 上机幅宽
试验表明,经KROY后整理的产品,纬向缩率均比不经过KROY后整理的产品大,上机幅宽如果参照常规产品,则湿整理烘干前门幅偏小,必须加大张力才能将门幅拉到设计门幅,这将明显影响产品纬向缩水率和汽蒸收缩率,进而影响产品的尺寸稳定性,因此与同类产品相比,上机幅宽须加大10~ 20 cm。
3 后整理要点
3.1 后整理流程
烧毛 → 单煮 → 洗呢 → 双煮 → 吸水→ 烘干 → 氯化处理(KROY处理) → 脱鳞 → 缝袋 → 染色双煮→ 吸水 → 烘干 → 中检 → 熟修 → 刷毛 → 剪毛 → 蒸呢 → 增黑整理 → 罐蒸 → 压烫 → 成品。
3.2 关键工序技术要点
由于该产品为匹染产品,KROY加工用的织物必须干净,没有油脂,没有浸过稳定剂、润滑剂和其它各类助剂,因此坯布预处理(洗呢、煮呢等),彻底除去织物表面的油脂、前道工序加入的助剂和沾污,是毛织物氯化处理程度的关键;在染色前先经过KROY氯化处理,降解毛纤维表面的类脂结构,使面料具亲水性以强化对染料的吸收;染色后再在KROY毛织物处理机上作增黑整理,增黑整理工序安排在蒸呢或罐蒸后,这样既不要更改正常的生产流程,又能保证成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