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纺织品的卫生整理和疗效整理有何区别?哪些整理属疗效整理,哪些属卫生整理?
答:纺织品的疗效整理和卫生整理由来已久,但两者容易混肴很难机械地区别。也有称疗效整理和卫生整理为防护整理是比较恰当的。
纺织品在人类穿着过程中,容易吸收人体汗渍和其他排泄物,并沾污大气中尘埃等物质而形成污垢。而且汗水和皮肤的温度构成了一个适合微生物滋生和繁殖的条件。据资料介绍,人体每平方厘米的皮肤上有无害和有害的微生物约50~5000个。这些微生物腐败后容易侵蚀皮肤而引起皮炎、湿疹,瘙痒等危害人体健康的各种疾患。纺织品上沾污的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产生霉菌,形成霉斑,甚至造成生物降解而使纤维脆损。有人曾测定:普通人每平方厘米的袜子上有一般细菌50×107个,真菌10×103个。连鞋子和袜子上人体分泌的汗水和糖份、脂肪酸、皮脂、皮屑被细菌分解后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物质而产生恶臭味。使用过的毛巾类织物,据统计每一克棉纤维上约有1000万~5000万个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湿、热、霉雨季节繁殖速度更快。英国生物化学家格莱托哈斯曾对这些微生物进行分析,纺织品上的霉菌约有35种之多,其中黑毛菌、黑乌霉和曲霉杂菌对纤维素的活性,对纺织品的威胁最大。因此,国内外很早就采用卫生整理,早在4000多年前埃及的木乃伊以及我国秦汉时期的古尸,能保存至今都是利用防护整理的结果。我国早在战国时代,人们在身上佩戴的香袋中放入麝香、白芷、甘草等中草药和香料配成的香粉,起防虫蛀、防霉变、防臭和杀菌作用。长沙乌王堆一号汉墓中发掘的古尸棺木中贮存一种红色液体,能长期保护尸体。又如明朝期间我国广东一带刊印的线装书扉页和封底各装有橘红色的附页,具有放囊作用。如最近(2011年2月)在泰兴挖出的明代老太太古尸,面容清晰、皮肤完好有弹性。能在地下沉睡500多年而不腐败,其主要原因是棺木中几乎都有中草药、香囊袋防腐剂、加上棺木外面用糯米泡浆,使古墓和外界空气隔绝防止氧化和微生物侵入。这些都足以证明我国古代对卫生整理已有相当高的研究。
防护整理一般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防护为主称卫生整理,如防霉、防菌、防虫蛀、防汗臭等,除纤维素纤维和蛋白质纤维外,还包括合纤方面如尼龙袜的防臭抗菌整理、Biosil整理、Nonstack整理、Sancocia整理、BCA/79卫生整理等等。另一类是在织物上添加化学药剂,使纺织品具有抵抗某些有害物质和防止人体疾患、治疗某种疾病作用的称疗效整理。如防静电整理、防紫外线整理、防辐射、负离子整理、防治脚癣、护伤止血纱布、防止肌肉老化、提高皮肤弹性的PS(puresick)整理、具有按摩功能的防关节炎、防疲劳等整理纺织品。
总之,卫生整理也好,疗效整理也好,这类整理方法都是为了提高人体健康水平、防止微生物及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做到防病、治病,这一象征人类文明生活的纺织产品必将大力发展,大放光彩。
问二:什么叫无载体涤纶纤维乳液染色法?
答:涤纶是一种结构紧密、结晶度高的纤维。其染色方法大致有:载体法、高温高压法和热熔法。TextileRes介绍有一种在低温下将涤纶纤维用分散染料染色的乳液染色法。这个方法是将分散染料溶解在有机溶剂如一氯甲烷中,二氯甲烷以低浓度用超声波分散于水溶液中并借磷酸甘油酯使其形成超分子结构而保持稳定。这些物质是油性物质所组成一个或多个同心层,包住溶剂和增溶了的分散染料。利用这种方法就有可能在低于溶剂的沸点温度来进行染色。由于该方法是在有机溶剂微乳液中进行,故称乳液染色法。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