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针织物生物酶染整加工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4日

从白度、色光、毛效、手感以及布面效果等方面对加白织物进行评价,如表l所示。

由表1可见,低温漂白加白工艺能够满足纯棉针织物的加工要求。试验还发现,一浴处理的布匹失重略低于传统工艺,这可能与低碱环境以及短时运转有关。

(2)节能减排情况

两种工艺的加工成本见表2。表2表明,低温漂白加白工艺在水、电以及蒸汽等方面的节能效果显著。

2针织物的浅色漂底和去毛/抛光工艺

棉织物前处理漂底的主要目的是去蜡质、果胶、色素以及针织油剂等,以利于后道加工。除氧是为了去除漂白后残留的双氧水,提高染色稳定性。去毛是通过生物酶的作用去除织物表面的短纤维,改善布面效果和手感,使织物纹理更加清晰。传统工艺的漂底和抛光在碱、氧、稳定剂和精练剂等作用下进行,一般布面pH值较高,要经过2次水洗,再过酸除氧。生物酶技术则是运用清棉师600N(配合双氧水)和除氧抛光染色一浴助剂BX121,在低碱环境中处理,布匹pH值较容易降到适合值,一次水洗即可过酸进行除氧和抛光。

相比传统工艺,生物酶加工技术明显缩短了an-r(1)针织色布的处理效果针织色布常规采用酸性抛光酶(pH值5.5)进行后抛光,对织物的色光和布匹强度影响较大,会影响正品率。浅色针织色布生化技术抛光效果评定见表3.

表3表明,新工艺基本满足加工需求,同时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正品率。除氧抛光染色一浴生物酶BX121在中性条件下(pH值5~8)实现除氧和抛光,使成品的色光和强力好于传统工艺,但毛羽的去除效果略逊于传统工艺。

(2)节能效果仅对漂底、除氧和抛光工序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见表4。

表4数据显示,应用生物酶染整加工技术对棉及其混纺针织物进行漂底、除氧和抛光,在节约用水、用电和耗汽等方面具有突出的效果。

3纯棉针织物中深色练染一浴工艺

3.1工艺流程

对于中深色纯棉针织物,棉蜡质、果胶的前处理比色度的改善更为重要。煮练染色一浴技术的关键是确保布匹上色均匀、色牢度良好、布面平整。为实现这些要求,选用的助剂需满足良好的煮练效果,除杂的同时要防止回沾,且助剂的存在不能影响后道的染色工艺;对于染色工艺,特别是一些敏感色的要求,采用练染一浴助剂DE-301和精练酶Tx一311为主的练染一浴工艺,可较传统工艺减少两次水洗。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