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涤纶长丝毛丝产生的原因与对策
1.1普通涤纶长丝FDY生产过程中毛丝的产生
聚酯熔体经增压泵的作用流入纺丝箱体,然后经纺丝、冷却、上油、拉伸、定型等工序卷取成型,所得产品为皮芯结构均一的全拉伸丝FDY。在纺速和冷却速率非常高的情况下,由于应力集中,使皮层承受较大的张力,纤维的皮层容易产生裂痕而导致毛丝,故选择优良的冷却条件保持径向结构均匀就显得十分重要。成功的做法是建立一个有效的缓冷区,以及使用带有蜂窝状的侧吹风装置,可产生平流风,实现对熔体细流的良好冷却。在拉伸过程中,随着加工速度(即第二热辊速度)的提高,产量成比例增加,生产成本下降,并且染色均匀性有所提高。但是加工速度过高时,产品断头和毛丝随之增加,因此必须权衡确定合适的加工速度。如果拉伸不足而使张力低下,使丝条的摇动幅度增大,也会造成毛丝和断头,但张力过高会对丝饼成型及退绕产生负作用。从油剂的附着性与纤维起毛的关系来讲,维持较高的油剂乳液的浓度及丝质含油率,可使得纤维的毛丝减少,但也要防止油剂浓度过高而导致油剂渗透性下降而使得丝质降低。FDY上油方式可选择油嘴上油和油轮上油。采用油嘴上油可有效降低纺丝张力,但上油的均匀性不好,导致丝条在拉伸过程中张力波动大,产品染斑多。采用油轮上油,虽然上油均匀、染色均匀性好,但纺丝张力大,从而使毛丝和断头率增加,使消耗增加,满卷率下降。为此,可采用油轮上油,并且通过调整油轮转速和丝条与油轮包角的大小来有效地降低纺丝张力,减少毛丝和断头的出现。
1.2异形涤纶长丝FDY生产过程中毛丝的产生
为了赋予纤维以优良的闪光性、手感和抗起球性,并赋予织物独特的风格和优异的性能,工业上常需生产一类异形涤纶长丝,但在实践中经常发现异形涤纶长丝生产过程中毛丝和断头现象比较普遍,其中喷丝板的设计是制造异形纤维的关键部件。比如,采用矩形孔形的喷丝板生产扁平长丝时,由于熔体流经孔壁的法向应力不均匀,因此熔体的挤出胀大也不均匀,从而使纤维在纺丝和拉伸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毛丝和断头。采用哑铃形孔形的喷丝板可有效减小熔体挤出胀大的不均匀性,并且可有效提高异形度。异型丝的生产对切片的干燥均匀性和含水率的要求均比常规纤维要高,因此理论上应该强化干燥条件。但大有光切片与半消光切片相比,结晶速度明显偏低,切片容易发生粘连,严重时在预结晶进料处发生结块堆积,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故预结晶应采用较缓和的条件,适当降低预结晶温度,延长切片在预结晶中的停留时间,使切片达到一定的结晶度以确保切片在干燥过程中不发生粘连。如果干切片含水率过高,或干、湿切片的粘度降过大,都会引起纺丝过程中毛丝和断头现象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