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图中不同的焙烘时间对S-GL染料所染布的K/S值,图4可以看出5种焙烘时间K/S值差别不是很大,故综合取90 s为最佳热熔焙烘时间。
3.3 pH对染色的影响
涤纶染色,染浴pH值要求在弱酸性条件下,是由涤纶纤维与分散染料的性质所决定的。涤纶纤维在高温条件下,当pH值>7时,就容易发生水解减量,严重时会使涤纶纤维强力下降。而且,脱落的水解产物,又易沾污纤维,造成染色疵病。分散染料中,一些含氰基、酯基、酰胺基的染料,在高温碱性条件下,容易发生水解,而变色或消色。所以分散染料高温高压染色染浴pH值通常控制在5~6之间,这样染色织物色光纯正,色泽鲜艳,上染百分率高。
本实验用冰醋酸对染液的pH值进行控制,从图5可以得出当pH值在5~6时,织物的K/S值最大,反映了染料上染纤维量最大。与以往的论文文献所得出的结果相吻合。
3.4助剂对染色的影响
在染液中加入合适的助剂有利于染色的进行,减少染色后的疵病,提高产品质量。海藻酸钠被公认为热熔染色比较好的匀染剂,聚丙烯酸酯类也有很好的匀染效果,现对两种助剂进行对比,海藻酸钠浓度3%,聚丙烯酸酯类浓度3%,搅拌2h,静置12h。
图6、7分别为海藻酸钠和聚丙烯酸酯对染料染色的影响,通过图6和图7可以看出,随着海藻酸钠量的增加,染料上染率会增加,织物颜色加深,而聚丙烯酸酯类则没有很大变化;从匀染效果来看,两者接近;染色后若要经过树脂整理,海藻酸钠本身对织物就有硬挺的效果,则优先考虑使用海藻酸钠,本文工艺采用3%海藻酸钠80g/L。
尿素是染料的良好助溶剂,能提高染料溶解的速率;尿素又是良好的吸湿剂,在涤纶热熔染色中的可以加速纤维溶胀,使纤维自由容积增大,从而可提高染料向纤维内部的扩散速率,从图中可以得出,当尿素达到2g/L的时候,染料上染率有明显的增加;工艺中尿素的用量为2g/L。
3.5织物性能
热熔染色水洗后织物的耐汗渍色牢度为4~5级;干、湿摩擦色牢度均为5级。而未经水洗织物的干摩擦色牢度为4~5级,湿摩擦色牢度为4~5级。因此,在色牢度要求不是很严格时,可以省略水洗的步骤。
4染料拼色及拼色过程中的问题
工厂实际热熔染色生产中,往往是两种或三种颜色的拼色,染色过程中出现最大的三个问题就是染色不匀、浮色较多和染深色性差。为了提高染色的均匀性,①从筛选染料开始,由于不同温型的分散染料在不同的温度下染色时,其上染率与染色温度的依附性也会不同,所以实际染色温度一旦偏高或偏低,就会造成不同温型的分散染料上染率产生差异,引起色光波动。例如,SE型与S型两只染料拼色,采用二者的中间温度染色,若染色温度偏高,许多S型染料的上染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而SE型染料的上染率却变化不大;若染色温度偏低,S型染料的上染率又会随温度的降低而下降,而SE型染料的上染率却较少变化。所以,实际染色温度的差异必然会造成小样放大样时色差较大和大生产时色光不稳定、重现性不佳的问题出现[3],所以在筛选染料时候,要求所选染料热熔温度在同一范围内。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