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双核锰配合物在低温漂白中的活化作用(2)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2日

图5双核锰配合物的热重分析曲线图

由图5可知,配合物的热稳定性很好。在212℃之前的失重为2.25%,212℃时才开始出现明显的分解。经分析,该失重可归结为结构中结晶水的失去。配合物[Mn2IV(μ-O)3(Me3TACN)2][PF6]·H2O的理论结晶水失重为2.23%,实际失重与其相吻合。升温至212℃以上,配合物分解速率加快。图5中失重l1.13%可能是配合物中的六个甲基裂解所致,因为六个甲基占失去结晶水的配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l1.39%。随着温度升高,配合物失重加剧,大约在380℃时,配和物失重趋势减缓,再继续升高温度,失重非常小,因此在380cc左右,配合物中的配体已基本裂解完毕。

综上所述,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及热重分析的结果表明,合成的配合物即为目标产物。

2.3双核锰配合物在双氧水低温漂白中的应用

2.3.1温度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在常规双氧水漂白工艺中,为达到理想白度,处理温度需在90℃以上,织物经过长时间高温处理,强力损伤明显。为此,本项目设计如下试验,以探讨温度对织物白度的影响规律:30%H2O2l0g/L、配合物10μmol/L、渗透剂1g/L、稳定剂DTA1g/L、浴比1:20、pH值10,60—80℃下浸渍漂白60min,热水洗两次,冷水充分洗涤,烘干得到漂白布样,测试结果见表2。

表2温度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表2中,织物60℃漂白,白度可达到73.37%。随温度上升,漂白织物白度逐渐上升,并在70℃时达到最大白度75.3%;继续升高温度,织物的白度有所下降。这可能是由于温度偏高,双氧水分解速率过快,致使无效分解增多,因此白度有所下降。由试验结果可知,织物60℃漂白,白度即可达73.37%,继续升高温度对白度的贡献并不大,故取后续漂白试验温度为选60℃。

2.3.2配合物浓度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在温度为60℃的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配合物进行双氧水催化漂白,试验结果如图6所示。

 

图6配合物浓度对织物白度的影响

由图6可知,当配合物浓度在2.5~12.5μmol/L,漂白织物的白度随配合物浓度的增加而显著提高,并在I2.5μmol/L时达到最高值74.56%。此后,织物白度变化不大。这可能是由于配合物浓度过高,导致双氧水快速分解,有效漂白成分在短时间内无法充分发挥漂白作用。综合考虑,后续试验取配合物浓度为10μmol/L。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