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棉纺工艺流程不同,配棉分类时也要灵活掌握,比如:同样的原棉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成纱质量时,配棉分类时就应及早调整。
2、原棉的排队
在分类的基础上,将同一类原棉排成几队,把产地,技术指标相对接近的原棉排在一个队内,以便当一个批号的原棉用完以后,用同一个队中的另一个批号的原棉接替上去,使正在使用的原棉的特性无明显变化,达到稳定生产和保证成纱质量的目的,为此,原棉排队应遵循以下几点:
①主体成分:
为了保证生产过程和成纱质量的稳定,在配棉中一般有意识的安排几个批号技术指标相对接近的原棉作为主体成分,一般产地为主体,也有的用长度作为主体。主体成分一般占到总配棉的70%左右,这样可以避免品质特好或特差的原棉混用过多。但是由于原棉的性能是很复杂的,在具体生产中,如果很难用一队原棉作为主体成分时,可以考虑用几批原棉,但是注意使用时不要出现双峰接批现象。
②队数和混用百分比
队数和混用比有直接的关系,队数多,混用比小,队数少,混用比就大,队数过多时,生产管理难度较大,还容易造成混棉不匀,队数过少时,混用比较大,当接批时容易造成原棉性能的较大差异。
所以确定队数时,首先要知道混棉加工方式,如果采用人工小批量生产,队数最好要少,不超过4队,抓棉机混棉时可以增加到6—9队,后工序如采用并条条混时,还要考虑棉条的搭配比例。
其次确定队数还要考虑总投入原棉的数量多少,棉纱属于小批次生产时,队数不易过多。
再者确定队数还要考虑原棉的产地、品种、质量指标等因素,原棉产地轧花厂多,品种多,质量差异大时队数易多。
最后确定队数还要考虑产品的品种和要求,如产品的色泽要求较高时,队数易多,成纱质量波动较大时,队数也要多一些。
当队数确定以后,可以根据原棉的质量情况和成纱质量要求确定各种原棉混用百分比,为了减少成纱质量的波动,最大混用比一般为25%左右。
工厂的原料程序流程:
1、进料程序:一般按照毛重(当地棉)或净重(进口)或准重(新疆棉)结算。
2、车间领料:一般工厂按照毛重计算,制成率根据原棉情况:(1)气流纺:配棉等级:4----6级时:1.12纺一吨。(2)气流纺:配棉等级4—6级加下脚时:1.15—1.2纺一吨,根据配棉情况。(3)环锭纺普梳:配棉等级3级时,1.08—1.1纺一吨。(4)环锭纺精梳:配棉等级2级时,1.34---1.38纺一吨。(5)环纺精梳长绒棉高支纱1—2级时,1.38---1.46纺一吨,视长绒比例。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