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彩棉纺纱工艺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2日

综合考虑用棉与半制品质量,A035棉箱采用打手转速为480/min,尘棒隔距12mm,A036豪猪打手转速560r/min,尘棒隔距12mm。其他打手转速与尘棒隔距保持不变,凝棉器风扇转速调整以棉流顺利通过为准,速度太低时棉流无法正常通过,转速太高则棉花在风道中翻滚,容易造成棉束,产生棉结,而且造成了能源的浪费。
3.2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是纺纱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梳理工艺的调整显得尤为重要。针对彩棉含杂高,短绒多等特点除尘刀采用低刀小角度(-2mm,75°)来增加除杂,同时防止短绒回收。刺辊转速由原来的880r/min调为820r/min,适当降低刺辊速度,有利于减小刺辊对棉层的打击力度,减少棉结,提高成纱质量。但刺辊转速又不宜过低,速度太低时分梳效果与除杂效果差,生条的杂质增加明显。锡林转速保持不变(360r/min),同时提高盖板速度,盖板速度由原来的200mm/min调为250mm/min,增加盖板花量,同时降低了生条的棉结杂质。盖板速度提高,加快了机件的运行速度,使机配件易损坏,要注意做好设备的润滑工作。

    其他的梳理工艺参数调整如下:

    刺辊~锡林隔距0.18mm,锡林~盖板隔距分别为0.17、0.15、0.15、0.15、0.17mm,道夫转速22r/min。

    经过以上工艺调整,生条质量明显有所好转。生条棉结和杂质分别为22、32粒/g;乌氏条干CV值为5.6%。

    3.3精梳工序

    采用预并混合的方法既保证了充分混合,又能准确控制混纺比。为了保证成纱能达到准确的30/70混纺比,在预并混合时,彩棉比例应偏高掌握,最好能达到31/69。因为彩棉短绒较多,精梳后,大部分短绒被除去,而本白棉短绒相对较少,所以经过精梳后,彩棉的比例相应减少。掌握准确的混纺比后,预并工艺也应做适当调整。本白棉预并工艺原为:罗拉隔距5mm×10mm,压力棒调节环直径为14mm,车速为220m/min;调整后工艺为:罗拉隔距4.5mm×9mm,压力棒调节环直径为13mm,车速为190m/min。

    精梳工序的主要任务就是除去纤维中的大部分短绒与杂质,提高条子的条干水平。由于彩棉中含有大量的短绒,所以精梳工序的任务尤为重要。精梳工序车速应适当降低,增加落棉率,调整牵伸隔距。车速由原来的160钳次/min降为140钳次/min,落棉隔距由原来的11mm增加到14mm,落棉率也由原来的15%增加到21%,牵伸隔距为7mm。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