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天然彩棉针织物生物酶整理工艺质量分析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5月02日

天然彩色棉花是利用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的新型高科技纺织原料,因其在棉花吐絮时便具有了天然色泽,因此服装在生产过程中不需经过染色加工,故称之为“绿色环保服装”。目前,一般白棉针织品的染色加工通常需要对坯布进行前处理,即利用强碱、强氧化剂及其它化学助剂来改善织物表面风格,去除棉结杂质,提高毛细管效应,以提高织物的上染率及吸湿性能。而天然彩棉织物因其自身特点不能用以上化学方法,只能用汽蒸或其它物理机械整理加工工艺方法来稳定其实物质量,但这些方法只能部分地改善实物质量,难以完全达到目的。特别是彩棉织物不用传统白棉的煮练和漂白工艺处理,织物纤维中的果胶质、脂腊质等非纤维素成份不能有效去除,会严重影响织物的毛细效应,从而影响织物的吸湿性能。在外在质量上,如棉结杂质、毛羽仍处于织物的表面,手感较硬、布面粗造、纹路不清,从而影响了天然彩色棉最终产品的外观风格,降低了产品档次。为使天然彩色棉织品既保持“绿色环保服装”之美誉,又不失为细致高雅之品,新疆纺织科学技术研究院就天然彩色棉织物生物后整理加工工艺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通过试验研究,成功地将环保型生物整理加工工艺技术应用到彩棉针织物后整理加工上,不仅全面改善和提高了最终产品的内在质量和外观效果,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档次和附加价值,也为生产企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 试验原理


纺织物的生物整理技术是将生物酶应用于纺织的高新纺织整理工艺。长期以来,纤维素酶的应用相对成熟,主要用于传统白棉织物的光洁整理或用于麻类织物的后整理以消除因麻纤维的刚性对人体所产生的刺痒感。其原理是借助于具有生物活性的纤维素酶的生物降解作用,使纤维素分子的β-1,4葡萄糖甙键在短时间内水解成可溶性的低聚短链寡糖和葡萄糖。由于生物酶分子体积较大,不易渗透到纤维内部,所以水解反应只会限制在纤维表面进行。正是纤维素酶的这一特殊作用削弱了纤维表面的小茸毛与主体纤维之间的结合力,再经过处理过程中的机械磨擦作用,这些小茸毛便从纤维表面脱落下来,从而使织物表面结构更加清晰,手感更加柔软,服用性能明显改善,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起毛起球,由于这种生物整理是对纤维进行的表面改性,织物性能的改善将是永久性的。同样,纤维素酶用于天然彩色棉织物的后整理也会获得类似的处理效果。但是,白棉织物的纤维素酶光洁整理工艺中要辅以煮练和漂白工艺,用以去除织物纤维中的非纤维成份和表面的棉结等机械性杂质,为下步纤维素酶整理提供充分有利的环境条件。对于天然彩色棉织物而言,因其自身具有天然色泽,在后整理工艺中不需要染色,也不能煮漂,为确保天然彩棉织物在后加工过程中的“零污染”性,更不能像传统白棉织物那样可进行其它化学加工整理。虽然用纤维素酶整理能很好去除织物表面的毛羽及棉结杂质,但由于酶的专一性,仅用纤维酶处理尚不能有效地去除棉纤维表面的其它杂质,如果胶质等,从而影响织物的毛细效应,最终影响织物的服用性能。科研人员根据果胶酶能有效分解织物纤维中的果胶分子的原理,将果胶酶整理技术用于纤维素酶光洁整理的前处理工序,试验获得了预期效果。

[1][2][3][4][5]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