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应用角度来讲,分散染料的品质优劣主要取决于扩散性、分散性、高温分散稳定性、焦油含量和热迁移性等5个方面。实践表明,这些性能的关键在于混合到分散染料中的填充剂——扩散剂和木质素的品质。
(1)扩散性 准确称取1g染料,加入30℃水100mL,用玻璃棒搅拌均后,将染料的悬浮液用吸管滴4-5滴在滤纸上,观察它的自然渗圈。如果能均匀扩散,则其面积越大,反之,扩散渗圈越小,越浓越差。有些染料溶液滴入处有1-2层模糊渗圈出现,面积不大,染液渗圈外是水溶液,这种染料在搅拌时最好再补充染料用量230-30%的扩散剂MF,或者添加2g/L分散染料修补剂,以改善染料扩散性,提高染料的移染性。非常温染料切不可应用扩散剂N,因为其不耐高温。
(2)分散性 将上述剩余的染料溶液,放在恒温电炉上加热至70-72℃,离开热源,用玻璃棒搅拌,观察烧杯壁和玻璃棒上的染料是否呈粘糊状。如果染料溶液的流动性很好,玻璃器皿上几乎无沾污,说明该染料的分散性好,可在100℃或高温高压条件下染色。
(3)高温分散稳定性 仍将上述染料溶液倒入玻璃染杯中,放在染样机中,在130℃和0.18MPa条件下处理30min,取出后观察溶液是否变稠,缓慢倒在滤纸上(滤纸一般可放在50mL烧杯上),过滤的时间越短越好。如果观察到染料溶液经加热后变稠厚,用手指触摸有糊状感,说明染料的高温分散稳定性差。该染料在使用时也应采取与(1)相同的措施。如果生产中使用的水质硬度过高,分散染料加入染浴中会产生二次凝聚。要防止这种情况,首先染浴的pH值要采用硫铵予以稳定;其次,可添加1-2g/L分散螯合剂加以改善,切不可加六偏磷酸钠作软水剂。因为后者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但会损失络合钙、镁离子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能使染浴的pH值上升,破坏染浴的稳定性,轻则出现纤维表面浮色增多、色牢度下降,严重时,特别像深色,还会出现“黑色像咖啡、藏青像毛蓝”等现象。在实际生产中,一旦出现上述现象,可通过还原清洗改善色泽清晰度。在还原浴中加入分散螯合剂,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