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涤纶筒子纱染色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6日

当染色温度在85℃以下时,染料很少上染,可直接升温。85℃-110℃是上染速度增加最快的温度区域,需要严格控制升温速度在1.5/min以下。115℃-130℃范围内可稍快点,但需要将升温速度控制在2℃/min左右。
 

这里的保温时间是对中等深度的颜色而言,浅色可适当缩短,深色可适当延长。保温时间要适宜,太短会产生环染现象,太长易产生毛丝。一般应控制在30-60min。
 

染色完毕后降温要快,因为在缓慢的降温过程中会产生低聚物,其残留线表面呈焦油状难以去除。
 

2.5 染液的循环状态
 

筒子纱染色过程就是染液的穿透过程。因此,对染液的循环状态要求较高。染液必须具有强劲的穿透力,这是实现均匀染色的前提,如果循环泵的力度不够或者对支路阀门的掌握不当,就会使染液穿透染色物的流量、流速不足而且不匀。显然,这很容易产生色差色花,特别是在升温阶段。
 

应对措施:染液的循环状态一定要好
 

必须确保染液流量和压力要大 因为染液的流量大、压力大,有利于染液穿透、匀染。为此,要认真选择和使用循环泵。泵的流量应为25~60 L/kg.min;泵的压头水柱应为lO~2O m染液正循环与反循环的时间比例.要根据染色物的特点来调节一般情况是由内向外的穿透时间大于逆流时间。实际生产表明,正反循环的时间比例不恰当会造成内外色差。

2.6 低聚物的危害
 

众所周知.涤纶是以对苯二甲酸和乙二醇为单体经酯化缩聚而成由于酯化缩聚反应不可能达到100%。所以在其树脂粒子中,通常含有l%~3%的未反应单体和聚合度低的低聚物(低聚物约占l.3%~1.7%)。
 

值得注意的是,经纺丝后,包含在纤维中的低聚物会在高温(100℃以上)条件下,趁纤维大幅度溶胀、微结构松弛而从纤维内部溶落到染浴中,然后又会随着染浴温度的降低结晶析出。如果染浴中的染料分散稳定性良好,没有凝聚现象,这些不溶性的低聚物沉积在纤维(织物)上,烘干后,就会产生白蒙蒙的灰白色沾附物。尤其是染大红、红、藏青、黑色等深浓色泽时,表现最突出;倘若染浴中的染料有些凝聚现象发生.这些低聚物还会和染料聚集体以及染浴中的纤维屑、油剂等粘附在一起产生焦油化物.沾附在纤维上造成严重的“焦油斑”。筒子纱染色时,这些不溶性的低聚物主要沉积在筒子的芯层和外层造成染液的穿透力和穿透均匀性严重下降其结果必然是色泽不匀。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