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pH值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分别用硫酸、乙酸、碳酸钠调节pH值。pH值对漂白效果的影响如图3所示。由图3可以看出,羊毛织物的白度随着pH值的升高,先提高后降低。pH值对H2O2的分解及过氧酸的稳定性都有影响。随着pH值的提高,H2O2分解的量与TAED反应的HOO-的量增加,生成的过氧酸浓度增加,但过氧酸在不同pH值条件下的稳定性不同,过氧酸在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而在碱性条件下稳定性较差。pH值对白度的影响,可能是由于pH值对这2种反应影响的共同结果造成的。由图3可知,pH值为5~6时,织物的白度最好。
2.4温度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温度对漂白效果的影响如图4所示。由图4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提高,织物的白度先提高后降低;过氧酸等有效漂白成分的反应速率提高,相同时间内参与漂白的过氧酸量增加,织物的白度提高;过氧酸稳定性降低,无效分解率增加,起漂白作用的有效成分减少;开始时,漂白速率增加为主要方面,织物的白度增加;到达一定温度以后,漂白有效成分减少成为主要方面时,织物的白度开始下降。由图4可知,60℃时织物的白度最高。
2.5时间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时间对漂白效果的影响如图5所示。由图5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织物的白度先显著提高,后提高缓慢;漂液中的漂白有效成分被逐渐消耗,浓
度降低。开始时,漂液中漂白有效成分的浓度较高,增加时间,白度的提高明显,到达一定时间以后,由于有效漂白成分被消耗,浓度降低,漂白效率降低,时间增加,白度提高得比较缓慢。由图5可知,漂白时间30 min比较合适。
2.6不同活化剂对漂白效果的影响
四乙酰乙二胺(TAED),四乙酰甘脲(TAGU),五乙酰葡萄糖(PAG)是文献中经常报道的3种活化剂。3种活化剂的分子结构为:
这3种活化剂均为有机酰类化合物,漂白活化的原理也几乎相同,都是通过和H2O2的水解反应,使过羟基离子酰基化,产生过氧乙酸而起作用[4]。过氧酸是比H2O2更活泼的漂白剂,能在较低的温度和pH值条件下有效地漂白。不同活化剂对漂白效果的影响见图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