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染色前的染料最大吸收波长
室温下用移液管吸取质量浓度为0. 5 g/L的染液1 mL,放入10 mL容量瓶中,用二甲基甲酰胺(DMF)定容至10 mL,摇匀,以体积比为水∶DMF=1∶9的溶液作为参比溶液,用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380~780 nm范围内测试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
(3)染色后的染料最大吸收波长
取洗净晾干的染色样布1. 0 g,放入染杯中,加入15 mL二甲基甲酰胺(DMF),在130℃剥色5 min,剥色后将剥色液冷却至室温待用。用移液管吸取水1 mL放入10 mL容量瓶中,用剥色液定容至10 mL,摇匀,以体积比为水∶DMF=1∶9的溶液作为参比溶液,用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380~780 nm范围内测试染料的最大吸收波长。
(4)相对得色量不同
pH值下染料的相对得色量以条件为pH值4.5,温度130℃和时间30 min染色试样的K/S值为标准,比较而得之。
相对得色量=(K/S)/(K/S)0×100% (1)
式中:(K/S)———不同pH值下染色试样的K/S值
(K/S)0———pH值4. 5时染色试样的K/S值
(5)分散染料耐电解质稳定性
准确称取染料0. 600 g(精确至0. 001 g)置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将染料调成浆状,加入无水硫酸钠8 g,再加入蒸馏水至100 mL,使染液中无水硫酸钠质量浓度为80 g/L。搅拌5 min,然后用醋酸调节pH值至4. 5~5. 0。将染液置于高温染色机中,在30 min内升温至130℃,然后保温30 min,将染液降温至85℃,准备过滤。将漏斗置于90℃热水中预热,把中速定性滤纸叠放在快速定性滤纸上面,抽滤,真空度为(560±10) mmHg,同时用秒表计时。当滤纸外观由湿变干时,记录过滤时间,根据过滤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评级:
A级———0~24 s;
B级———25~49 s;
C级———50~74 s;
D级———75~120 s;
E级———120 s以上。
分散性A级最好,E级最差。
(6)移染性
试样采用2% (omf)染料染色, 130℃保温染色30 min。染后将试样分成等重的两份,一份作为移染原样A,一份作为移染试样B。取与移染试样B等重的未染色试样C与移染试样B一起置于移染浴中进行移染处理。移染完成后,将试样自然晾干,测试试样B和C的K/S值,按式(2)计算移染率。
移染率=(K/S)C/(K/S)B×100% (2)
式中: (K/S)B———移染处理后试样B的K/S值
(K/S)C———移染处理后试样C的K/S值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