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按GB/T3920—97测试;耐洗色牢度按GB/T3921—97(方法三)测试.
2结果与讨论
2.1影响上染百分率的因素
2.1.1丝胶蛋白用量
从图1可以看出,开始时,随着丝胶蛋白用量的增加,上染百分率呈上升趋势,25g/L时上染百分率最高,继续增加其用量,并不利于上染百分率的进一步提高.原因是氧化竹原织物上生成的醛基能够与丝胶蛋白分子上的氨基发生共价交联反应,引入了很多一OH、一NH2、一C0OH等亲水基团,除以氢键和范德华力结合外,更多以离子键及配价键形式结合,增强了织物表面吸收水分的能力,提高了纤维的润湿性,间接加快了溶液中染料向纤维表面吸附及向纤维内部扩散的能力.但氧化竹原织物生成的醛基含量有限,当丝胶蛋白用量太大时,只有部分丝胶蛋白接枝到氧化竹原织物上,还有一些可能物理吸附在竹原织物上,染色完成后,附着在织物表面上的丝胶蛋白经过水洗处理会发生脱落,使得上染百分率下降.[6]因此,在利用丝胶蛋白对竹原织物进行处理时,应适当控制丝胶蛋白的用量,这样既节省材料,也有利于氧化竹原织物染色性能的提高.经过试验优化,丝胶蛋白用量选择25g/L.
2.1.2丝胶蛋白改性时间
从图2可知,随着处理时间延长,丝胶蛋白不断渗透到纤维内部,能够和纤维上更多的活性基团醛基发生反应,二醛基纤维素上的醛基与丝胶蛋白大分子上的氨基以共价键形成亚胺(席夫碱)结构,使竹原纤维素纤维在染浴中呈正电性,由未改性前的静电斥力转变为改性后的静电引力,加大了竹原纤维对染料的吸附能力,提高了染料的上染百分率.但当时问超过
60min后,一方面丝胶蛋白吸附达到平衡,另一方面随着反应时间的继续延长,丝胶蛋白逐渐进入竹原纤维的内部,对纤维会产生一定的剥损作用,上染百分率略有下降,因此改性时间确定为60min.
2.1.3丝胶蛋白改性温度
从图3可知,<40℃时,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上染百分率呈现上升趋势;当温度上升至40℃时,上染百分率最佳;>40℃时,随着温度升高,上染百分率逐渐减低.原因是当改性温度升高时,丝胶蛋白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热运动加剧,大分子链在溶液中呈伸展状态,肽
链上有较多的氨基、羟基等活性基团暴露在外,使丝胶蛋白与氧化竹原纤维大分子上的醛基反应几率增加。和氧化竹原纤维上的醛基发生共价键结合,使竹原纤维素纤维在染浴中呈正电性,加大了竹原纤维对染料的吸附能力,使上染百分率得到提高.I71温度过高,丝胶蛋白易发生变性,产生凝固,使得氧化竹原织物与丝胶蛋白交联改性作用减小,致使上染百分率下降,所以改性温度确定为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