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色设备及织物情况浆染生产中采用二单元传动、仿祖克型片状浆染联合机,有13个染槽和3套循环系统。每个染槽的容积为1 200L,氧化架的长度为25~30 m,最后的两组氧化架的长度为40 m。
它适应于硫化、靛蓝、还原、活性、涂料染色,硫化/靛蓝套色。
本文以活性染料染色为例介绍整个染色过程。以4 000 m的订单为例,经分析确定,来样为活性浅黄色,织物规格如下:经纱:10S环锭纺棉纱+10S竹节纱;纬纱:8S竹节纱+8S环锭纺涤纶纱;密度:76×60根/英寸;幅宽:59~60英寸;组织结构:3/1右斜;克重:11.8盎司/平方码。
最初的工艺设计初步设计染色工艺如下:颜色分析:打小样,待小样与来样颜色很接近时,在浆染联合机上放中样。
染色选用单活性基团的X型活性染料X-R黄、X-3B艳红。纱线先经固色槽固色后,再经温水洗后,多数染料被洗掉,颜色深度达不到要求。
染色工艺分析经分析总结,染色没有达标的原因为:煮练槽碱的浓度大(烧碱10 g/L),经煮练后纱线带碱进入染槽,使一部分活性染料水解,影响上色效果;固色时间(90 s)短,固色碱剂用量不足,固色温度(常温)低;采用单活性基染料,得色率、固色率低。
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下:选用双活性基团的染料,以提高得色率和固色率;加大碱剂用量,并提高固色温度;煮练只用渗透剂处理纱线,以消除活性染料的碱性水解;延长固色时间,将先前用的小染槽、小氧化架改为后面的大染槽、大氧化架,并且将车速降为16 m/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