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表4可知,两种活性染料在酸浴上染过程中,ph值影响显着,其次是上染温度,而上染时间影响不明显。在ph 4、温度90℃、时间70min,两种活性染料cibacron fn和cibacron ls上染达到良好效果,上染率分别为22﹒6%和20%(如表3所示)。硷性浴染色过程中,
cibacron ls是一氟均三 均双活性基活性染料,两个活性基与纤维形成共价键的比例较高,水解活性基相对较少。而cibacron fn是一氟均三 和β- 乙烯 硫酸酯异双性基活性染料,主要是一个活性基与纤维形成共价键,另一个共价键水解。由此造成了酸性浴中cibacron fn上染率高于cibacron ls。
401×131
采用变性浴染色工艺可以使活性染料的利用率大为提高,同时还减轻了废液处理难度。另外,考虑在大豆蛋白/聚乙烯醇共混纤维的染色中,聚乙烯醇组分的上染性能不是很好,这主要是受到缩醛处理的影响,使得羟基损失了大约1/3。但是大豆蛋白组分的染色性能很好,只是大豆蛋白的含量只占20%,并且以海岛式分布在聚乙烯醇中间,因此染色工艺条件应在可能的条件下适当加大力度。从表5中可以看到,cibacron fn和 cibacron ls两种染料的硷性浴染色解吸率分别为3﹒1%和2﹒3%,而变性浴染色之后解吸率分别为2%和1﹒7%,解吸率减小。因此,“变性浴”染色具有较好的染色牢度。这是因为其经过两次固色处理,聚乙烯醇组分固色率得到加强,而大豆蛋白分散在聚乙烯组分中间,染料和大豆蛋白之间除了离子键外,还存在分子间的作用力,使染料分子的固着力得到加强。 3 结论
(1)变性浴染色方法使活性染料上染率大为提高, 两种活性染料cibacron fn和ls分别提高了23%和20%,染料总上染率达90%,并且具有较好的色牢度。因此,活性染料变性浴染色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染色方法。
(2)由于两种活性染料分子结构的差异,造成了两种染料变性浴染色效果有所不同。在硷性条件下,上染温度影响显着,上染时间和元明粉用量次之﹔在酸性浴中,ph值影响显着,上染温度次之,上染时间影响较小。
另外,考虑大豆蛋白/聚乙烯醇纤维的结构特点,染色工艺条件应在可能的条件下加大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