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氧化还原体在羊毛低温染色中的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20日

表2正交试验及结果

实验得出最佳工艺:弱酸性黄染料1%(owf),渗透剂l.5g/L,元明粉10%(owf),pH值6,硫脲0.05mol/L,双氧水0.15mol/L,氯化稀土0.01%(owf)。实验证明,并非各试剂的用量越大上染率就越高,比较实验2和实验3可以发现,当试剂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上染率将不再增加,甚至会导致上染率的下降。

2.2染色效果比较

2.2.1上染率比较

相同工艺配方条件下染色,经测试常温沸染的上染率为75.3%,不加稀土氧化还原低温染色上染率为85.3%,加稀土低温染色的上染率为93.9%。说明加入稀土可以大大提高羊毛的上染率。这主要是因为稀土离子与酸性染料形成大分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的稳定常数一般在6以上,能有效控制染料分子并将其带入羊毛内部。羊毛表面羧基上的氧原子和硫原子也能与稀土离子键形成鳌环化合物,这就使得染料通过稀土载体牢固地与羊毛纤维结合在一起,因此加入稀土能有效地将染料分子固着在羊毛上。

2.2.2强力比较

相同工艺配方,不同染色方法染色后,羊毛强力测试结果见表3。

表3不同染色方法对羊毛强力的影响cN

表3表明,加入稀土的低温染色方法和不加稀土的低温染色方法对羊毛强力的影响都比较小,但是加入稀土的染色方法对羊毛的保护作用更加明显,这更进一步说明了本文实验所研究的低温染色方法的优异之处。引起羊毛染色时强力损伤的主要原因是长时间的高温作用。而由于常规染色是在长时间沸煮条件下完成,这不但使纤维表面大量的二硫键遭到破坏,同时长时问加T也会促使蛋白质分子水解,导致其力学性能降低,所以强力损伤较大。而本文实验所采用的低温染色工艺是在80℃下进行,能够较好地保持羊毛纤维本身风格不受破坏,从而减少染色纤维所受的损伤。此外,由于稀土离子能与羊毛内部的羧基形成比较稳定的络合物,故大部分羧基可以被稀土离子封闭,从而减少了羊毛强力的损伤。

3结论

利用硫脲-双氧水氧化还原体系加入氯化稀土的羊毛低温染色工艺,在80℃下对羊毛染色1h,羊毛上染率能达到93%~94%,明显高于常温沸染和未加氯化稀土的氧化还原低温染色法的上染率,且羊毛损伤程度也相对前2种染色方法要小很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羊毛在氧化还原体系的作用下加快了溶胀过程与溶胀程度,使羊毛表层的网状结构遭到破坏,从而增加了羊毛纤维表面吸附活性,大大提高了羊毛纤维表面对染料分子的吸附量,在纤维表面形成高浓度区域,同时随纤维的溶胀,染料分子从纤维表面高浓度区向纤维内部低浓度区迅速扩散。另外,稀土离子与染料形成大分子络合物,这种络合物非常稳定,所以氯化稀土能牢固的控制染料分子并将其带入羊毛内部。而羊毛表面羧基上的氧原子和硫原子也能与稀土离子键形成稳定的化合物,这就使得染料通过稀土载体牢固的与羊毛纤维结合在一起,因此稀土的加入能有效的将染料分子固着在羊毛上。

<<上一页[1][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