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lO对纤维素亦有氧化作用(非选择性氧化),氧化作用复杂。
三NaClO漂白工艺条件分析
1、漂液的pH值
主要表现在对漂白速率和对纤维损伤大小影响
①酸性条件下,但Cl2逸出,污染环境
②中性条件,纤维损伤最严重,此时氧化纤维素羧基多,对纤维的损伤程度较大。
所以选择pH9—10漂白,尽管漂白速度慢一些,但通过延长t可达到目的。
注意:漂白时,由于纤维吸收NaClO水解产生的NaOH,加之纤维素,果胶等有机物产生酸的影响,还有空气中CO2的作用,使漂液pH逐渐↓,轧漂时要不断补充新鲜漂液,淋漂和浸漂时需要加碱剂Na2CO3以维持pH值,防止纤维损伤。
2、温度和时间
T↑,漂白速率↑,但棉纤维的氧化速率↑,在一定pH下,T每↑10℃,氧化速率↑2.7倍,T<35℃,
T<35℃,急剧↓高温不宜,但低温需制冷设备,能耗大,时间长。
选择室温20~35℃,时间以30~45min为宜
3、浓度
在pH、T和t一定时,C↑,白度↑,但并非成正比,C达一定值白度提高不多,而损伤大,实际生产时应根据含杂、织物厚薄,对白度要求确定
四NaClO漂白工艺
1、工艺过程
(1)纯棉:绳状轧漂—在绳状漂白联合机上进行
水洗→浸轧漂液(轧余率100~120%)→堆置水洗→酸洗→中和(Na2CO3)→水洗→脱氯→水洗。
(2)涤/棉织物采用平幅加工,深色织物有效氯2~4g/L。
2、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前处理问题:必须有较好的退浆和精练效果,否则要加重漂白负担,影响棉纤维的强度,对T/C来说,这一点较难满足,一旦精练不净,纤维上的含氮物质漂白时会与HClO生成氯胺类化合物,释出HCl,使纤维泛黄、脆损。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