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1知,当染色温度在70℃时,常规涤纶纤维用分散蓝2BLN染色的上染率仅为6. 98%,而PARSTER纤维用阳离子蓝FRR染色的上染率为17. 54%。阳离子染料相比于分散型染料有着很高的初染率,这是导致上染不匀的原因之一。此外,由于阳离子染料上染PARSTER纤维属于离子键结合,染料与纤维之间的结合较牢固,使得染料在纤维内部扩散速率较低,移染性较差。这些原因都导致PARSTER纤维用阳离子染料染中、浅色染色时较容易产生色花和匀染性不好等问题。
2 PARSTER纤维中浅色色花的解决
2.1 染料的选择
传统的阳离子染料是指普通型、X型阳离子染料,在化学分类中,它们可分为共轭型和隔离型。传统阳离子染料染色最大的问题是在达到PARSTER纤维玻璃化温度时,染料集中上色,染料的迁移性很差,一旦染花很难修色。分散型阳离子染料是将传统阳离子染料的阴离子部分,如氯离子、甲基硫酸根、醋酸根、磷酸根等用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萘磺酸、二硝基苯磺酸钠等芳香族磺酸置换,将其水溶性基团封闭形成络合物。然后,加入木质素磺酸钠等扩散剂研磨至一定细度而制得。其染色机理是染料在染浴中为不溶于水的络合物,呈悬浮状,因为染料的阳离子基团被封闭,对PARSTER纤维的亲和力降低,容易在纤维表面均匀地吸附,再扩散和渗透,使染色的匀染性大幅提高。随着染浴温度的升高,染料络合物逐渐分离,使染料呈阳离
子性,与PARSTER纤维上的阴离子基团反应生成离子键,从而完成染色过程。下面以分散型阳离子蓝SD-BL与阳离子蓝FRR为例,比较它们在染色初期不同温度下的上染率。
由表2知,当染色温度为70℃时,阳离子蓝FRR的上染率为17. 54%,分散型阳离子蓝SD-BL的上染率为0. 53%;当染色温度为95℃时,阳离子蓝FRR的上染率为59. 7%,而分散型阳离子蓝SD-BL的上染率为20. 79%。对比两者的差异可知,分散型阳离子染料更适合染PARSTER纤维的中浅色泽。目前分散型阳离子染料中的三原色有:红SD-GRL、黄SD-GRL、蓝SD-BL,可基本满足一般中、浅色泽的需求。
2.2 严格控制升温速率
众所周知,当染色温度超过了纤维的玻璃化温度时,纤维的大分子链运动增加,纤维结构变得相对疏松,大量染料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上染,从而造成染色不匀。因此,染色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升温速率。当温度在70℃以下时,升温速率为1. 5~2℃/min;当温度到达PARSTER纤维的玻璃化温度后,升温速率应控制在0. 5~1℃/min,具体升温曲线如下:
2.3 合理使用缓染剂
用阳离子染料染中、浅色PARSTER纤维时,为防止色花,需加入一定量的缓染剂,其中阳离子缓染剂较为有效。阳离子缓染剂是带正电荷的无色化合物,对PARSTER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其分子比染料小,染色时的扩散速率较阳离子染料快,并具有表面活性,故较染料容易渗透到纤维内部。缓染剂与PARSTER纤维的亲和力小于染料与PARSTER纤维的亲和力,因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