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毛纤维表面存在疏水性的鳞片层,阻碍羊毛对染料的吸附和染料向羊毛内部的扩散,因此羊毛的染色一般是在98℃,即沸腾的水溶液中进行,但高温长时间沸煮不仅消耗大量的能源,而且还会使羊毛泛黄,影响纤维的可纺性、手感、光泽、鲜艳度,破坏羊毛的天然品质[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研究探索了许多低温染色的工艺,如尿素法、蚁酸法、稀土染色法、有机溶剂预处理法等。氧化还原体系低温染色法与以前的低温染色方法不同,是在浴染中同时加入氧化剂和还原剂,不需前处理和另加助剂,这种染色方法染料的上染速率快,匀染性好,染浴吸尽率高,染色时间比传统沸染工艺短,染色温度低[2],且可供选择的氧化剂、还原剂较多,故有较大的实用性[3]。
本文选用过硫酸钾/硫脲氧化还原体系,用棉用活性染料对羊毛进行染色,讨论了多种因素对染色效果的影响,对染色后羊毛织物的有关性能进行了测定。
1 试验
1·1 材料、药品及仪器
纯羊毛粗纺织物;过硫酸钾,硫脲,无水硫酸钠,冰醋酸,醋酸钠,碳酸钠等,均为分析纯,平平加O
及染料为工业级;GYROWASH415水洗/干洗色牢度机,(YB)571-Ⅱ预置式色牢度摩擦仪,CLOR-EYE3100测色配色仪,YG026C电子织物强力仪,pHS-25数显pH计。
1·2 染色方法
常规染色:染料2%(owf),硫酸钠10 g/L,平平加O 1 g/L,pH值4~5,浴比1∶50。先在水中加入平平加O,用醋酸和醋酸钠缓冲溶液调节pH值至4~5,加入染料浓溶液及一半的硫酸钠,40℃入染,30 min,升温至95℃,加入另一半的硫酸钠,在此温度下续染60 min,降温水洗,烘干,测定织物的K/S值。
氧化—还原染色:染料2%(owf),过硫酸钾与硫脲物质的量比1∶3 ~ 3∶1,过硫酸钾0·004 ~0·05 mol/L,硫脲0·002~0·025 mol/L,硫酸钠0~30 g/L,平平加O 1 g/L,浴比1∶50。先在水中加入平平加O,加入染料浓溶液及硫酸钠,室温入染,加入硫脲,30 min,升温至40~95℃,加入过硫酸钾,续染20~100 min,降温水洗,烘干,测定织物的K/S值。
1·3 测试方法
染色织物的K/S值:将试样叠成8层,在Color-Eye3100型测色配色仪上于染色织物的最大反射波长处进行测定。染色牢度:摩擦牢度按GB/T 3920—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测定;耐洗牢度按GB/T 3921·1—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洗色牢度:试验1》测定。断裂强力及断裂伸长率:按GB/T 3923·1—1997《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条样法》在YG026C型电子织物强力机上测试,名义夹距10 cm。
2 结果与讨论
2·1 氧化还原体系工艺的优化
2·1·1 氧化还原配比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