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整 >

用于染色的神经网络计算机配色算法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4月12日

1.1 BP网络的训练

由于BP网络隐层的数目及隐层神经元个数的选取尚无理论上的指导(闻新等,2003):,试验采用了三层BP网络结构,即输入层、隐层和输出层.隐层节点的数目通过试验多次对比网络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确定.网络采用正切S函数(即tansig函数)作为网络的响应函数.隐层节点采用1O~20个神经元.网络学习系数采用0.005~0.01.网络训练次数为1000次.

1.2建立基础类库

实际染色工艺中,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一般对深色、一般色及浅色采用不用的染料系列进行染色.故本试验中按照实际生产情况,对深三元采用虹光系列、中三元采用极品系列、浅三元采用京仁系列染料建立分类网络.对于一个学习系统,样本选取既要能够代表整体特性,又要反映配色过程内部复杂的机理和规律.试验分别选取单色和拼色进行打样试验,得出样本值、教师值训练网络,然后用训练后的网络进行配色.试验结果对于单色染色的配方数据误差小,导向性好,而对于2种或3种混合染料的配色,给出的配方数据跟实际打样数据误差比较大.原因是在染色过程中,多种染料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如覆盖、渗透等,而不是简单符合理想的加法混色或减法混色.因此,试验采用混色数据训练神经网络,使其通过在学习过程中改变连接权值自动记忆工艺特征,总结色料混合规律,对不同染色工艺进行学习.基础类库中建立针对深三元、中三元、浅三元不同类的三拼色方分类表格.由于染色过程染料上染影响因素复杂,因此在计算机配色算法中神经网络的训练需要大量的样本数据,样本数据需要涵盖所有常用配方.试验初期基础类表格的教师值设计在1000种左右.

1.3训练神经网络配色

BP网络隐层节点的数目确定理论上没有严格的规定,对于复杂的非线性问题,特别针对染色配色、气味分辨等感官类问题,由于影响因素复杂,选用的隐层节点个数确定在10~30个(2004年神经网络国际年会).这样就防止了隐层节点数目过多而影响网络的收敛速度;也防止隐层节点数目过少引起的网络陷入局部极小.通过试验,采用12个样本进行学习,网络的收敛速度如表1所示.

最终试验建立了具有30个节点数的BP网络,其结构如下:5期董红安:用于染色的神经网络计算机配色算法

 

1.4 BP网络样本数据的规格化处理

训练数据的规格化处理:在BP网络设计中,使用的响应函数为对数S形函数,原因是对数S形函数产生的输出在0~1,满足染色配方的输出形式.Sigmoid函数的形式为f(x)=(1+e)-1.该函数在=l4时,f(x)=1.000001;=15时,f(x)=1.000000.而配色中的样本数据,即色样的、y、Z三刺激值多数>15,这样BP网络就无法实现对权值的调整,因此必须对数据进行规格化.在试验BP网络实现中,对试验数据分别除以100,使f(x)<1,从而避免了权值“停滞”现象.

<<上一页[1][2][3]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