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涂料印花
用涂料而不是用染料来生产印花布已经非常广泛,以致开始把它当作一种独立的印花方式。涂料印花是用涂料直接印花,该工艺通常叫做干法印花,以区别于湿法印花(或染料印花)。’
通过比较同一块织物上印花部位和未印花部位的硬度差异,可以区别涂料印花和染料印花。涂料印花区域比未印花区域的手感稍硬一些,也许更厚一点。如果织物是用染料印花的,其印花部位和未印花部位就没有明显的硬度差异。
深色涂料印花比起浅色或淡色来,很可能手感更硬,更缺乏柔性。当检查一块存在涂料印花的织物时,应确保检查所有颜色,因为在同一块织物上,可能同时含有染料和涂料。白色涂料也有用于印花的,这个因素不应被忽视。
涂料印花是印花生产中最价廉的印花方式,因为涂料的印制相对简单,所需的工艺最少,通常不需要汽蒸和水洗。涂料有鲜艳、丰富的颜色,可用于所有的纺织纤维。它们的耐光牢度和耐干洗牢度良好,甚至称得上优秀,因此广泛用于装饰织物、窗帘织物以及需要干
洗的服装面料。此外,涂料几乎不会在不同批次的织物上产生较大色差,而且在罩印时对底色的覆盖性也很好。 ,
随着不断的水洗或干洗,涂料印花会逐渐褪色,颜色越来越淡。这是由于在清洗过程中
的不断转动和搅拌使树脂粘合剂逐渐脱落所致。一般经过20—30次清洗后,这种印花布就会出现明显褪色现象。由于在后整理过程中应用树脂和硅柔软剂对织物进行处理,因此色牢度得到改善。值得注意的是深色比浅色或淡色更易褪色。
涂料使织物印花部位手感发硬,浅色时这种情况不太明显,深色时却十分突出。涂料并不特别耐磨,尤其是深色。深色涂料应特别避免用在诸如家具装饰织物中。
第四节 特种印花
印花的基本方式(如前所述)就是在织物上印制图案时,图案中的每种颜色所采用的以印染方式,本节描述的特种印花属于第二类,之所以这样分类,是因为这类方法能获得特殊的印花效果,或是因为工艺成本高而应用不广。
一、满地印花
满地印花的底色通过印花方式而不采用匹染方式获得。通常在印花工艺中,底色和花样图案的颜色都是被印在白布上。有时候满地印花布被设计成模仿生产成本更高的拔染或防染印花效果,但从织物反面很容易辨别不同的印花方式。满地印花的底色反面更浅;因为织物先过匹染,所以拔染或防染印花的正反两面同色。满地印花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有时大面积底色不能被深色覆盖。当出现这种问题时,仔细检查满地花纹处,会发现一些暗淡的色斑。这种现象基本上是水洗引起的,而不是由于量的染料覆盖造成的。在严格工艺条件下生产的优质满地印花布不会出现这些现象。在采用筛网印花方式进行满地印花时也不可能出现这种现象,因为色浆是刮涂上去的,而不是像滚筒印一样是被轧进去的。涂料满地印花织物通常手感很硬。
二、植绒印花
植绒印花是把称作纤维短绒的纤维绒毛(大约1/10—1/4英寸)按照特定的图案粘着到织物表面的印花方式。该工艺分两个阶段,首先,用粘合剂而不是染料或涂料,在织物上印制图案,然后把纤维短绒结合到织物上,纤维短绒只会固定在曾施加过粘合剂的部位。把纤维短绒粘附到织物表面有两种方法:机械植绒和静电植绒。在机械植绒中,当织物以平幅状通过植绒室时,纤维短绒被筛到织物上。机器搅拌时会使织物振动,纤维短绒被随机置入织物。在静电植绒时,给纤维短绒施加静电,结果粘到织物上时几乎所有纤维都直立定向排列。比起机械植绒,静电植绒的速度较慢,成本更高,但可产生更均匀、更密实的植
绒效果(参见图9—13和图9—14)。用于静电植绒的纤维包括实际生产中应用的所有纤维,其中粘胶纤维和耐纶两种最普遍。大多数情况下,短绒纤维在移植到织物上前先要染色。植绒织物耐干洗和/或耐水洗的能力取决于粘合剂的性质。应用于织物加工工序中的许多高质量的粘合剂,具有优异的耐水洗、耐干洗牢度,或者两项牢度都好。因为不是所有的粘合剂经得住任何方式的清洗,所以必须验证任何一种特定的植绒织物适合哪一种清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