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控染色是科学合理的染色工艺。通过严格、精确地控制染色全过程,达到RFT(RightFirstTime)“一次合格”,即准样率、出缸率都能达到预期要求。一次合格率高,可实现短周期、低成本、少废水和高效率生产过程。
1 工艺技术
1.1 染料的选择
活性染料染色通常分上染(吸附、扩散)、固色(键合反应)和净洗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影响染色结果。实行受控染色,首先必须分析选用染料的染色特征值(S、E、R、F值),制定准确的工艺配方。若条件允
许,可选择活性基团多、匀染性能好、配伍性相近的染料组成浅、中、深三原色。
活性染料的S(Substantivity)值表示染料对纤维的直接性,用加碱前吸附30 min时的吸附率来表征;E(Exhaustion)值代表上染的竭染率;R(Reactivity)值代表染料的反应性,用加碱5 min后的固色率来表征;F(Fixation)值则代表染料的固着率,是洗去浮色后测得的染料固着率[1]。分析染料的染色特征值可知,如果E-S值大,说明初染率(S值)低,会引起染色不匀,需要通过移染来提高匀染效果;S/F值越大,纤维对染料的吸附、渗透性高,匀染性好;而R /F值大,表明加碱后染料与纤维的反应速度快,匀染性差;E -F值大,水解染料与纤维上的浮色多,染深效果差;F R,染料固色率高;F<R,则染料易水解,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