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表1知,酶对试验用各种染料均有脱色效果,绝大多数染料的脱色率在90%以上;个别黄色品种的脱色效果较差,其原因还需从染料本身结构作进一步分析。
2.3 染色牢度
比较常规皂洗工艺和优化的酶洗工艺(pH值7. 5)对各种活性染色织物色牢度的影响,见表2。
由表2知,对于大部分染料,酶洗和皂洗的干摩擦牢度相差不大;但对湿摩擦牢度,酶洗要比常规皂洗高0. 5~1级。常规皂洗是利用表面活性剂的螯合及分散作用,使织物上的浮色脱落,但仍有部分浮色会返沾到织物上。酶皂洗的机理则是破坏染料的发色团,从而达到使染料脱色的目的,浮色的去除更加充分。酶洗和常规皂洗后织物的水洗牢度差别不大。
2.4 织物经酶洗和皂洗后色光的变化
以常规皂洗后的织物作标样,研究其与酶洗织物的色差,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知,大部分染料酶洗后明度值L与常规皂洗后相近。有些染料酶洗后艳度C比常规皂洗高些,而有些染料则相反,但总体差别不大。酶洗和皂洗后织物有一定的色差,ΔE大部分在1左右。上述试验说明,酶皂洗对织物的色光影响不大。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