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碱减量问题,在化纤仿真产品中的一个常用工艺,而且减量率多比较高,“碱剥皮”下来的残液COD 极高,还不易降解,目前特别在浙江等地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业采用这种办法,主要由于我国生产的大部是常规涤纶,以往生产细旦,超细旦纤维的工艺技术跟不上,异型纤维的生产能力跟不上,而且成本高,因此,只能用上述明显不合理的碱减量工艺,也即用强、浓碱把常规较粗的涤纶纤维“变细”(俗称“碱剥皮”)以此改善常规涤纶的染色性和服用性能(如手感和悬垂性等),但这种工艺技术,给环境污染带来极大的压力,随着国家纺织振兴规划的实施,产品结构调整,落实科学发展观,化纤向细旦、微细旦、超细旦、差别化、异型化、功能性方向发展,有利于使化纤仿真印染产品的碱减量工艺被逐步取代,仅作轻微的减量或不减量,以此减轻环保压力,有关单位正在研究拟将碱减量工艺列入“重污染”之列。
以上简单例举了四条由于印染前处理之上游原料或加工工艺技术中附带给印染前处理的环保和产品质量的严重压力,所以,要提高印染加工中的节能减排效果,必须是从上到下,以至横向的一个系统工程,最终问题暴露在印染加工和产品中,而问题的源头不是都产生在印染,这里所说的印染前处理是否还能往前处理,是对其之前的上游环节而言的。
1.1.4 丝光
丝光是天然纤维产品印染加工的一个重要工序,是产品门幅控制及最终产品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但它又是消耗碱、水、热能的重要环节,同时回收回用的压力也很大,近年来,丝光中碱浓度的检测、碱回收多有了一些有效的研发与应用,有的产品随着高效轧车的开发成功,采用了湿布丝光,达到节能的目的,但整个丝光加工尚未见有关键性的突破,或有什么创新的办法来替代的前景,丝光后产生大量的淡碱,一般多回用到退浆及煮漂中,碱又对化学浆和棉籽壳及棉杂的去除有较好的辅助作用,当前,随着生物酶在印染前处理的应用与开发,应该是前处理中环境友好型的工艺技术,但用于退、煮、漂后,相对丝光淡碱的回收压力加大,因而,加上PVA 浆还继续在应用,势必影响了生物酶的推广应用;在丝光工序中,与传统丝光基本理论有逆向思维的是松堆丝光,在个别企业有应用,应进一步在实践中经过不同品种,不同用途产品的考证,松堆的部分建议还可做些不同形式的效果比较。
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在印染前处理中的研发与应用
2.1 生物酶的应用
已在上次的文章提及不再重复,这次会上,康地恩公司利用生物酶结合化学处理在麻脱胶工艺中已用于生产,推动了这一领域的技术进步。
2.2 常压等离子体设备在棉织物前处理中的应用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江南分院利用这一技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和进展,并形成了中试生产线,建议进一步在实践中考证其最终产品的效果,与传统常规前处理工艺技术的最终产品做比较,例如去浆效果,特别是去PVA 浆的效果,去棉壳及主要棉杂的效果,染色后的得色量、色牢度、鲜艳度等有所比较,节能减排的效果比较,及成本比较等,要注意一次性投资应用企业要能接受得了。近年来,由于化学处理中对化学品和污水及发弃物的环保要求越来越高,给物理、机械处理和整理提供了发展空间,这是其中一例下述还有一例。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