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sto等人[38]将超声波结合漆酶对棉织物进行预处理,结果表明:漂白后白度比单独用漆酶预处理的白度还要高1.67.试验还发现,高强度超声波处理会造成酶活性的丧失,为此,可在处理液中加入高度降解的PVA作为漆酶的稳定剂,同时还可以增加织物白度.可能原因是:(1)PVA增加了处理液粘度;(2)在超声波或搅拌作用下,PVA被漆酶催化氧化,同时产生过氧化氢,有利于白度的进一步提高.最终结果表明:运用低强度超声波(7聊结合漆酶预处理30min,不会影响漆酶的活性,还可达到理想的白度效果.超声波与漆酶的这种协同增白作用主要是因为超声波的空化效应使得漆酶更容易进入到纤维内部,增大了接触底物的机会,加速了色素物质的转变.
漆酶/介体体系较强的氧化还原作用还可用于牛仔服装的水洗,除去靛蓝染料,使其颜色变浅,呈现出返旧的效果.1996年,丹麦的Novozyme公司推出了第一只工业水洗漆酶/介体体系DeniLiteTM,并将其用于棉织物的漂白;2001年,印度的Zytex公司在LMS体系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以特殊方式降解靛蓝染料的商品酶制剂Zylite.[39]
3.3木聚糖酶的辅助漂白
在纤维素织物的退浆和煮练过程中,一些非纤维素杂质的去除,尤其是浆料、果胶、木聚糖等杂质的去除可以提高织物的吸水性,从而有利于后续的漂白、染色等湿加工.Dhiman等人[40]从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中分离出一种宽pH值(6.0,12.5)、宽温幅(37~85℃)的木聚糖酶,将其用于棉织物的退浆和煮练.在pH值9.5、70℃的条件下,用5 g/L木聚糖酶对棉织物进行退浆(90rain)和煮练(180rain),木聚糖酶对织物中的杂质有特殊的作用效果,采用该酶法进行退浆和煮练,纤维变得更为柔软和光滑.与传统碱剂法相比,退浆后织物的白度提高11.8%,这种效果部分地归功于淀粉、半纤维素的降解去除及还原糖的释放;煮练后织物的失重率仅为0.83%,强力损失降低.同时。木聚糖酶处理还可以使棉籽壳发生部分水解,因此有利于后续漂白时漂白剂进入到纤维内部[20]1384。减少漂白剂用量.
Kundu等人[41]将木聚糖酶结合纤维素酶用于黄麻纤维的前处理,可以和常规工艺处理收到同样的效果.利用0.2U/g纤维素酶和2.6U/g木聚糖酶的混合酶液在pH值5、45℃下对黄麻预处理6h,再用H202漂白,可使白度提高3%,还减少了H202用量.Day等人仰发明了一种新的用半纤维素酶增白麻类(亚麻、苎麻、黄麻、大麻等)纤维、纱线及织物的方法.所用的半纤维素酶包括多种酶如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糖苷酶、葡萄糖苷酶、阿拉伯糖苷酶等,其中木聚糖酶是主要成分.将其在合适的pH值、温度和助剂条件下对这些纤维素材料进行处理,能够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使有色物质去除或改性,从而增加白度.如在pH值7.0(磷酸盐缓冲溶液调节)、40℃下对亚麻织物处理60min,然后进行淋洗,即可使其6木值比处理前下降1.9.
<<上一页[1][2][3][4][5][6][7][8]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