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度递增系数增加法是染液浓度以递增系数增加的方法进行调节,其数学模式为:A,A·△a,A·△a·(△a+δ),…,A·△a·(△a+δ)(△a+2δ)…[△a+(n-2)δ];
浓度递增系数相同法是染液浓度以相同递增系数增加的方法进行调节,其数学模式为:A,A·△a,A·△a2,…,A·△an-1;
浓度增加值相同法是染液浓度以相同数值增加的方法进行调节,其数学模式为:A,A+△A,A+2△A,…,A+(n-1)△A。
式中:A——染液起始浓度;
△A——浓度增加值;
△a——浓度递增系数;
n——着色器个数;
δ—一常数。具体数据见表1。
试验结果表明,浓度递增系数增加法的染色其深浅过渡效果最好;其次是浓度递增系数相同法;浓度增加值相同法效果最差,尤其是在浅色部位,究其原因系浅色部分的浓度递增率太高所致。采用浓度递增系数增加法,浅色部分浓度递增系数控制在1.2~1.4,中档颜色控制在1.4~1.5,深色部分在1.5以上,深浅颜色的过渡就比较自然。
2.3干燥
织物着色后的干燥条件取决于着色方式。若采用着色装置移动方式进行着色(图3、图4),可采用自然干燥和移动热风烘燥机两种干燥方式。自然干燥的优点是颜色过渡效果较好、成本较低,缺点是干燥时间长、生产效率低。移动热风烘燥机干燥可提高生产效率,但成本相对高一些。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烘干时烘干机的移动速度不宜太慢,否则会因干燥过快产生色花。若采用织物移动的连续方式着色(图5),着色后需马上干燥,所以必须在热风拉幅机类的设备上进行。
2.4汽蒸发色
渐变色染色通过汽蒸,使附着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向纤维内部迁移扩散,从而固着在纤维上,这点与印花工艺相同。不过,印花时染料是借助糊料附着在织物上,汽蒸时染料必须脱离糊膜转移到纤维上,然后再向纤维内部扩散;而渐进染色织物着色干燥后,染料即直接附着在纤维表面上,迁移扩散相对容易。因此,采用常规直接印花的蒸化条件,就足以满足渐变色染色织物汽蒸发色的要求。
2.5水洗、固色
水洗的目的是去除织物上未固着的染料和各种助剂。由于没有糊料,绝大部分的染料通过汽蒸都能固着在纤维上,浮色较少,所以渐进染色的水洗比印花水洗要容易得多。若采用平幅水洗机,一般用冷水快速洗一遍即能满足要求。对色牢度要求较高的品种,水洗温度可适当提高一些。绳状水洗时,最好先用冷流水冲洗,避免洗涤液浓度太高使浅色部分沾色。洗涤后,采用常规方法固色即可。
3 应用试验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