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真丝绸活性染料冷轧堆染色工艺研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9日

2 结果与讨论

2.1 染料的确定

在冷轧堆染色工艺中要得到较高的染色固着率,首先必须挑选适宜的染料。冷轧堆染色是用轧辊将染液挤压进纤维内部, 然后打卷堆置, 在室温下使染料完成吸附、扩散、固色。因为反应过程不经加热和汽蒸, 故对染料有特殊的要求。首先要求染料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扩散性, 溶解性不好, 容易在织物上留下色点色斑; 扩散性不好, 会使织物颜色过渡不稳定。其次要求染料对纤维只具有低或中等的亲和力, 亲和力太高会使反应速率过快, 引起染色不匀、不透。第三, 要求染料有良好的耐碱稳定性, 因为染色和固色同时进行, 冷轧堆染色工艺中要使用大量的碱剂, 染料耐碱性差, 会使水解染料增多, 因此一般以选用反应性适中的染料为宜。最后还要求染料具有较高的色牢度、日晒牢度, 水解染料要容易洗去。

本实验首先针对真丝绸的冷轧堆染色, 对常用的染料进行了比较筛选。选择了具有不同活性基的 10 只染料进行对比, 比较其固色率的高低。

染色工艺配方及条件: 染料 30g/L, 碱剂为固色碱L5010 30g/L, 堆置温度为室温 20~25℃, 堆置时间 12h。

从图 1 可以看出染料 KN- R 蓝有较高的固色率,比较适宜于真丝的冷轧堆染色。原因是 KN- R 蓝为 β-羟基乙砜硫酸酯型活性染料, 反应性中等, 亲和力低到中等, 染色温度较低。在未加碱时, 染料以较稳定的硫酸酯形式存在, 在染色过程中遇碱即发生消除反应, 生成活泼的乙烯砜基 , 与丝素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乙烯砜活性基的反应性介于二氯均三嗪和一氯均三嗪之间, 反应性中等, 既可避免因反应性高而造成染料水解剧烈, 又可防止因反应性低而造成的固色率低下。

2.2 固色碱对染色效果的影响

2.2.1 固色碱的筛选

活性染料染色时必须加碱固色, 以促进活性基团与纤维反应, 形成稳定的共价键。染料与纤维的反应速率、固色效率不仅取决于染料的反应性大小, 也取决于碱剂的选择[2]。在冷轧堆染色中常用的碱剂是硅酸钠与烧碱, 或碳酸钠与烧碱复配的碱液体系。对硅酸钠与烧碱复配的碱液体系, 硅酸钠虽能稳定染液的pH 值,但在织物和轧辊上容易结垢,造成色斑或织物擦伤,而且染后织物的手感偏硬[3]; 而纯碱与烧碱复配的碱液体系则因纯碱水溶性差,容易结块,给染色操作带来不便。本实验自行研制的固色碱 L5010 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 具有用量少、污染小、缓冲能力强、各项染色指标和牢度指标好等优点, 可代替纯碱及泡花碱的使用。

2.2.1.1 碱剂对染料的稳定性影响

本实验应用 Agilent1100 Series 高效液相色谱仪,反相离子对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已中和的染液样品活性红 K-2BP 进行分析,将染料在不同条件下水解, 比较染料浓度下降的情况。色谱柱为安捷伦 C18 柱, 规格为5μm,416mm×250mm, 流动相为离子对缓冲溶液 (含 0.002mol 四丁基溴化胺和 0.01mol 醋酸铵)与乙腈的混合液 ( 混合比为 35∶65), 流速 1mL/min,DAD 检测。

将活性红 K- 2BP 染料配成一定浓度, 加入一定浓度的碱剂, 让其在 60℃的条件下水解 30min, 然后立即将染料中和至弱酸性, 用液相色谱测染料浓度( 图 2~图 6)。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