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4 改性茶皂素用量对织物白度和失重率的影响
由图4可知,改性茶皂素用量较低时,织物白度即可达到较高水平;随着茶皂素用量增加,织物白度稍有增大,但失重率明显上升;改性茶皂素用量达到15g/L后,织物白度几乎不再增加;用量达到30g/L后,织物的失重率稳定在8%左右。由此可知,较低的改性茶皂素用量即可赋予织物良好的漂白效果,但要彻底去除织物上的浆料,则需要较高用量的茶皂素。因此,对于含浆量少的涤/棉织物和不含浆料的棉针织物,若采用茶皂素进行一浴法前处理,可以考虑降低其用量。
2.4 烧碱用量的影响
改性茶皂素用量40g/L,在改性茶皂素处理液中加入适量烧碱,按1.2.1节工艺于98℃对棉织物浸渍处理40min,考察烧碱用量对织物白度和失重率的影响,结果见图5。
图5 烧碱用量对织物白度和失重率的影响
由图5可知,烧碱用量较低时,织物白度变化不明显;当烧碱用量达到50g/L后,织物白度反而开始下降。试验过程中,烧碱用量为50g/L和60g/L时,处理残液的颜色比其它试样残液的颜色要深,说明此时浓碱破坏了茶皂素中的某些组分,或使茶皂素中的漂白组分加快分解。随着烧碱用量的增加,织物的失重率逐渐增大;烧碱用量为60g/L时,织物失重率达到14%。显然,这是由退浆和纤维损伤失重共同引起的。
2.5 改性茶皂素工艺与常规工艺的对比
比较改性茶皂素工艺与常规工艺处理试样的各项性能,结果见表1。
由表1可知,单一改性茶皂素一浴法工艺处理试样的白度、失重率、毛效和强力等指标,均可达到常规两步法工艺的效果。采用改性茶皂素和烧碱共同处理棉织物,织物强力损伤和失重较大。失重较大与纤维的降解和浆料的去除有关,在实际生产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3 结论
(1)优化的棉坯布改性茶皂素一浴法前处理工艺为:改性茶皂素用量30~40g/L,98℃浸渍处理40min。处理后棉织物的亨特白度可达94左右,强力损失约8%,退浆和漂白效果与常规退煮-漂两步法工艺相当。
(2)改性茶皂素退煮漂体系中加入烧碱,无益于棉织物白度的提高,反而会使纤维强力损伤严重,失重较大。
<<上一页[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