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不同温度下二甲基甲酰胺的剥离效果
为了更全面地掌握二甲基甲酰胺在不同温度下对涂层织物的影响,将试验温度再细化,按1.2.2中的试验步骤,将试验温度分别设定为30、50、60°C,再与表2中二甲基甲酰胺在20、40、70、90、95°C试验温度条件下的结果比较(见表3)。
对涂层织物进行涂层剂剥离,除了尽量把涂层剂全部去除,还必须尽量不损伤织物纤维,所以我们在做剥离试验时,同一试验条件下用3块试样,分别为原样、PA涂层织物、PU涂层织物。表3中,原样织物的剥离率其实就是该试样在某一试验条件下的损伤程度,因为原样织物上没有涂层剂,所以去除的是试样的油脂、染料以及纤维本身受损伤的部分。
在试验温度为50°C时,二甲基甲酰胺对PA涂层织物和涂层织物的剥离率与PU涂层率最为接近。
试验温度在70°C以下时,原样织物的剥离率在上下波动;达到时70°C,纤维受损伤程度开始出现;试验温度达90、95°C时,原样的剥离率达到1.8%,达所有试验条件下试样受损伤程度最大。所以,70°C以上的试验温度不能使用。
试验温度为20、30、40°C时,PA涂层织物的剥离率偏低,其剥离率与涂层率之间有一定的差异;试验温度为50°C时,PA及PU涂层试样的剥离率与涂层率均趋于一致。所以,用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试验温度为50°C,对PA及PU涂层织物去涂层效果最佳。
2.4样品剥离试验后的组分分析
为了验证所设定的试验条件是否对试样的纤维含量测试有影响,我们在选定的试验条件下,对经剥离试验后的PA、PU涂层样品以及原样进行组分分析。其依据为GB/T2910—1997《纺织品二组分纤维混纺产品定量化学分析方法》,用75%硫酸溶解,结果见表4。
由表4知,经所设定的试验条件处理后的样品,与未经任何剥离试验的原样,其组分分析试验所得的各组分的含量几乎一致,验证了我们所选定的剥离条件为最适合的剥离条件。
3结论
涂层混纺织物进行含量测试前,必须将附着在织物上的涂层胶去除,然后按GB/T2910—1997规定的方法进行组分分析。
对于PA或PU涂层涤棉混纺织物,选择的去除涂层的试验方法是:每克试样加入100mL二甲基甲酰胺,于50°C恒温水浴锅中保温1h。二甲基甲酰胺对PA、PU两种涂层胶均具有较好的剥离效果,是一种优良的剥离溶剂。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