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前言
竹纤维是一种再生纤维素纤维,主要组分为竹纤维素、竹蔑和果胶等。其制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采用蒸煮方式直接提取“原生竹纤维”的物理方法;另一种是以竹子为原料,经催化提纯、碱法水解及多段漂白精制成竹浆粕,再经纺丝制成再生纤维的化学方法[1]。
竹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和天然抑菌性能,染料的适用性也较强,制成的面料悬垂性好,应用前景良好。竹/棉/涤混纺弹力机织面料,是集涤纶挺爽和强度高,竹纤维和棉纤维的吸湿透气性优良等特点于一体的高档弹力面料。针对该品种在印染加工中易卷边、折皱、起毛等缺陷,本公司采用下列生产工艺,基本克服了上述问题,提高了成品合格率,达到了客户的质量要求。
1 染整工艺
工艺流程 翻缝→冷轧堆练漂→烧毛→热定形→复氧漂→丝光→热溶染色(中深色)→活性染料套色→柔软拉幅→预缩→验码
1.1 坯布规格
品种1 178cm18.2/18.2tex+4.4tex432/340根/10cm竹/棉/涤氨纶包芯混纺弹力斜纹织物,混纺比为竹40%,棉20%,涤37%,氨纶3%;
品种2 160cm18.2/18.2tex530/362根/10cm竹/棉/涤灯条织物。
1.2 翻缝
弹力织物,尤其是斜纹、贡缎类织物,在印染加工中随布幅收缩极易产生卷边、卷缩和皱条。因此,缝头一定要平、直、齐,两端加密。此外,纬向弹力布在织造和后续入库堆放中,布幅会受堆放时间和温度影响而收缩,造成来坯幅宽不一致,一般会存在2.54~5.08cm的差距。缝头时应尽量将幅宽相近的布段缝在一起,并将幅宽较大者放在下层,较狭者放在上层。因下层布直接与缝纫机走齿接触,布的走速比上层快,最终可做到两层布缝头齐平;反之,若将两端布幅宽差距较大的缝在一起,加工时会产生收皱缩。
1.3 冷轧堆练漂
竹/棉/涤混纺弹力织物的精练可采用履带煮漂联合机加工,但斜纹类弹力织物在湿热加工中易产生卷边、皱条,在履带松堆汽蒸过程中卷边更加严重,不利于质量的控制。再者,混纺面料中的涤纶组分和竹纤维组分结晶度高,多孔结构对碱的膨润作用较敏感,不宜在浓碱和高温下长时间蒸煮。
鉴于上述两方面因素,采用碱/氧冷轧堆前处理,并适当调整轧液浓度,选用低碱常温工艺条件,采用冷轧堆低温打卷,BRUGMAN蒸洗机蒸箱及水洗箱退卷,设置大直径(200mm)导辊,布的包角大小适中,就
不易产生卷边、皱条。退卷碱蒸时,布在蒸箱中只穿绕在预热导辊上,不在履带上堆积,消除了弹力布在松弛状态下的卷边。竹/棉/涤混纺坯布中棉纤维含量仅20%。竹纤维属再生纤维,本身在成纤过程中已多次漂白精制,故含杂较少;而涤纶纤维仅存在少量纺丝油剂。经调整优化后,该面料冷轧堆精练工艺定为:烧碱36~40g/L,双氧水10~12g/L。
[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