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纤维是以天然竹子为原料,经特殊处理制得的再生纤维素纤维(竹浆纤维),具有良好的吸湿透气性和一定的抗菌性;天丝具有优良的吸湿性、柔滑的飘逸性和舒适性,并泛有真丝般的光泽。竹/棉/天丝混纺织物综合了三者的优点,是一种色泽亮丽、吸湿透气、天然抗菌的高档服装面料。
1 织物规格和染整工艺流程
1.1 织物规格
174cm14.6tex×14.6tex524根/10cm×283根/10cm竹40/棉40/天丝20府绸织物183cm14.6tex×14.6tex512根/10cm×276根/10cm竹40/棉40/天丝20斜纹织物
1.2 工艺流程
翻缝→烧毛→冷轧堆练漂→短蒸复漂→丝光→冷轧堆染色→后整理→预缩→成品
2 染整工艺
2.1 烧毛
竹/棉/天丝纤维混纺织物坯布表面存在茸毛,为体现织物的光泽感,减轻印染加工中因茸毛黏结而产生的疵病,需进行烧毛。烧毛工艺采取二正二反,车速为110~120m/min。
2.2 冷轧堆精练
竹浆纤维与天丝纤维同属再生纤维素纤维,含杂量少,二者的耐碱与耐氧化能力都较棉纤维差,不适合湿热、强碱高温处理。考虑到竹/棉/天丝混纺织物各组分的性质与产品风格特征,前处理采用精练酶冷轧堆工艺练漂。精练酶高效的生化作用,可使杂质、色素在温和条件下得以去除,不仅可防止织物产生折痕,又可保护竹纤维的天然特性不受破坏。
(1)冷轧堆精练处方/(g/L)
精练酶 22~25
100%H2O2 11~22
渗透剂 3~5
(2)冷轧堆工艺及条件
浸轧工作液(室温、多浸多轧、轧余率100%~110%)→打卷堆置18~20h(外包塑料薄膜、转速6~8r/min)→退卷轧复漂短蒸(100~102℃×10min)→蒸洗→热水洗→冷水洗→烘干
冷堆精练后,织物上的浆料、果胶等杂质降解不完全,同时棉纤维上的蜡质也未清除干净,需进行热处理(短蒸)进一步去杂。短蒸水洗可促使织物上已溶胀、氧化、分解的杂质和浆料充分去除。(3)复漂处方/(g/L)
100%H2O2 4~4.5
100%NaOH 3~4
精练剂 3~4
螯合剂 2~3
采用平幅低张力冷轧堆精练工艺,可基本解决了竹/棉/天丝纤维混纺织物在染整加工中易折皱、起毛和强力受损等问题。半制品的白度和毛效均符合染色要求。
2.3 丝光
丝光不仅可以提高纤维素纤维的染色性能,还可以提高织物的尺寸稳定性,增强布面光泽。考虑到竹纤维耐碱性差,天丝纤维在碱液中的原纤化问题,以及棉纤维在织物中所占比例,应降低碱浓度进行丝光。最终处理条件如下:
丝光碱浓度/(g/L) 170~180
车速/(m/min) 40~45
落布pH值 <8
2.4 冷轧堆染色
竹、天丝、棉三者的染色性能相似,可采用活性染料染色。但由于三者纤维微细结构的区别,竹、天丝的上染率都较棉纤维低,天丝对染料的亲和力较强,染料在其上的扩散性和移染性差。为此,可选择扩散性和渗透性较好,且对纤维直接性较低的DyStar丽华实(Levafix)和雷马素(Remazol)系列,或上海东美化工有限公司的MarcozolVS系列的活性染料进行冷轧堆染色。
在室温浸轧染液,进行较长时间的上染和固色,可充分保证活性染料对竹/棉/天丝混纺织物中各纤维的均匀上染和固着。在冷轧堆染色过程中,竹/棉/天丝混纺织物擦伤或产生折痕的几率极小,从而保证了织物的光泽。
(1)染液配方/(g/L)
染料x
尿素 20~60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