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1]
根据使用方法,增深剂大体可分两类:染色过程中使用的增深剂和染色后使用的增深剂。前者增深的原理实际上是对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从而改变或改善纤维表面性质,提高纤维对涂料、染料的亲和力,使着色材料被更好地吸收、固着;另外也可以通过改变染料在溶液中的溶解性能,或者轻微改变染料结构等方法,以改善染色性能。
本试验主要探讨染色后使用的增深剂。其增深原理是通过改变纤维表面的光学性质,从而获得表观深色效果。这类增深剂对于染色后成品的染色深度没有达到要求,或者染料用量较大的深色产品,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试验中,针对增深剂对纯棉织物上活性染料的增深作用程度、增深前后色相的变化情况、增深剂的用量与增深效果的关系,以及用增深处理后的染色牢度等进行了研究。
1试验
1.1织物
纯棉织物
1.2化学品
国产B型活性染料2BF红、4RFN黄、GFF黑;增深剂(上海瑞鹰化工有限公司);无水硫酸钠、无水碳酸钠(均为分析纯,天津福晨化学试剂厂)
1.3试验仪器
常温振荡小样机ACS-24型(天津华谱合力科技有限公司);电脑测色仪DatacolorSF-600 plus(美国Datacolor公司);耐洗色牢度试验机SW-12型;摩擦牢度测试仪Y574A型(温州纺织仪器厂)
1.4工艺流程
润湿→室温入染(浴比1∶20)→升温至60℃染10min→加盐→保温染20min→加碱→保温染30min→取出水洗→皂洗10min→水洗→烘干
1.5性能测试
色 差 按CMC(2∶1)色差式计算;
皂洗牢度 按GB/T3921.3—1997方法测试;
摩擦牢度 按GB/T3920—1997方法测试。
2结果与讨论
2.1染色深度、色相和增深剂用量对增深效果影响
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活性染料染色深度、色相和增深剂用量与增深效果的关系进行研究。表1为试验因素水平,表2为试验结果.
2.1.1增深效果分析
从表面得色深度(K/S值)看,增深处理后的K/S值均高于处理前,说明增深处理对所有样品都有效,而增加的百分比差异较大。对表面得色深度(K/S值)增加的百分比进行了极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