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艺比原工艺少了一组氯漂工序,而产品质量达到或超过传统的碱→氯→氧工艺。采用此工艺比较安全稳定,操作也较简单。针对不同质量织物的处方变化不大,除增减DK-2外,其它的组分无需变动。
麻类织物表面比较粗糙,含杂较多,有时还含有一些重金属离子,这些因素都会在氧漂过程中导致破洞的产生,因此在氧漂时必须增加稳定剂或络合剂的用量,或者采用绿环公司配套的纤维保护剂CK。对一些
质量较差的坯布,则有必要在氧漂前加一道酸洗,以减少重金属屑(离子)的危害。以59/59tex169/189根/10cm粘/亚麻(25/75)织物前处理为例,两种前处理工艺各项指标比较如表1、2。
由表1、2知,新工艺的产品质量明显提高,染色透芯度、织物强力、白度、表面麻皮去除等较好;在消耗方面,碱用量降低了60%,减少了一道工序,相应的助剂及水和电的消耗也明显减少。
2 结论
(1)新工艺大大减少了碱的用量,对污水处理的压力减小,对纤维的溶胀减少,从而减少了加工时织物不规则收缩的倾向,很好地防止了皱条的产生,手感也大为改善。
(2)新工艺避免使用次氯酸钠,减少织物泛黄。
(3)新工艺对去除棉籽壳、麻皮效果极好,对织物上的油污、硅油等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4)在粘/亚麻的前处理中,采用二步法工艺即能达到传统三步法工艺的处理效果,省去了次氯酸钠漂白工序,克服了氯漂工序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5)该工艺节汽、节水、节电,符合清洁生产的要求,减少了污水处理的压力和成本,工艺条件稳定易掌握,染色牢度优良。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