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棕棉纤维未处理时色素主要分布在中腔内(见图2(a)),经果胶酶和碱处理后的色素仍分布在中腔内(见图2(b),(c))。天然绿棉纤维未处理时色素主要分布在中腔和次生层的内层(见图3(a)),果胶酶处理后(见图3(b))色素没有明显的流失现象,碱处理后(见图3(C))色素主要分布在中腔,次生层中颜色明显变淡,说明碱处理时位于天然绿棉纤维次生层中的色素可能流失,与表4的结论相符。
从图2、3中还可发现,果胶酶处理后的天然彩色棉纤维经铜氨溶液处理后,纤维的结构完整,碱处理后的天然彩色棉纤维再经铜氨溶液处理,纤维次生层无限溶胀,说明碱处理后天然彩色棉纤维的结构被破坏,纤维的强力会下降。
3 结 论
本文对果胶酶处理后天然彩色棉纤维的性能和结构进行测试和分析,并与碱处理作对比,果胶酶处理后天然彩色棉纤维的吸湿性改善较好,纤维内保留了大量脂蜡质,使得纤维吸湿性能改善的同时得以保持柔软的手感,纤维强力没有明显下降。表面结构图和色素分布图均显示碱处理后彩色棉纤维的结构被破坏,果胶酶处理后彩色棉纤维的结构未被破坏;色差测试结果和色素分布图显示,果胶酶处理后天然彩色棉纤维中色素没有明显流失,碱处理后天然彩色棉纤维(尤其是天然绿棉纤维)中色素明显流失,颜色变化幅度较大。因此,与碱处理相比较,天然彩色棉更适合用果胶酶进行处理。
<<上一页[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