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整 >

果胶酶处理对天然彩色棉纤维性能和结构的影响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06日

2.2 天然彩色棉纤维的表面结构变化

图1为处理前后天然彩色棉纤维的表面结构。图1(a)为未处理的天然棕棉纤维,纤维表面平滑,有沟槽状起伏皱纹。图1(b)是用0.4%(O.W.f)的果胶酶处理后的天然棕棉纤维,纤维表面有孑L洞出现,表面结构没有太明显的变化。当果胶酶用量为0.6%(O.W.f)时,纤维表面出现凹槽(见图1(C)),且有突出的原纤,纤维表面裂痕和孑L洞较为明显。同果胶酶处理后纤维表皮上形成不连续的凹槽相比,碱处理后(见图1(d))的纤维表皮呈连续状大片脱落,由此推断在处理条件较为剧烈时,碱的作用可能会波及纤维内部其他物质,使得纤维的主体受到损坏,从而使纤维的强力下降。

2.3 天然彩色棉纤维的脂蜡质含量

处理后天然彩色棉纤维的脂蜡质含量测试结果见表4。与未处理的天然彩色棉纤维相比,水处理后纤维的脂蜡质含量并未减少,果胶酶处理后纤维的脂蜡质含量略有减少,碱处理后脂蜡质含量大幅降低。对比天然棕棉与天然绿棉纤维脂蜡质减少的量可以推断,果胶酶处理后纤维减少的脂蜡质主要

为表皮中的脂蜡质。有研究表明,绿棉次生层内有嗜锇层,嗜锇层与脂肪、木脂素和色素有关 。碱处理后绿棉脂蜡质含量大量减少,说明在碱处理过程中次生层内的嗜锇物质有可能流失,因而绿棉中的色素也有可能随之流失。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