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传统的棉织物前处理方法以碱为主要活性组分,辅以表面活性剂[1],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使果胶、蜡质及蛋白质等杂质皂化、乳化,从纤维上去除。由于强碱的作用,部分纤维素本身也受到破坏,纤维失重大。此外,传统工艺中使用了大量的强碱、酸,能耗高、废水排放量大。退煮漂一浴法虽然解决了加工时间长的问题,但坯布上含有的大量杂质残留于处理液中,对双氧水产生催化分解作用,导致纤维损伤严重。
众所周知,生物酶用于印染前处理可以减轻污染,降低能耗。有关生物酶前处理的研究已进行了多年,并取得了许多成果[2-5]。目前用于织物前处理加工的生物酶有:退浆酶、果胶酶、纤维素酶、漆酶、葡萄糖酶、过氧化氢酶和木聚糖酶等。其中在间歇式加工(俗称机缸)中大量工业化应用的有退浆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氢酶,在连续化加工(俗称长车)中应用较成熟的仅有退浆酶。原因是生物酶的专一性仅能去浆料、果胶等物质,而棉籽壳、色素等的去除仍需通化学方法进行精练和漂白[6]。虽有研究表明漆酶对织物具有漂白作用[7],但至今未有商品化产品出因此,单纯使用生物酶进行棉织物前处理仍不实际。
为此,本项目开发了用于棉织物的连续式生化处理工艺,即采用复合生物酶制剂对织物进行预处部分或全部去除织物上的淀粉浆料、果胶和其它天或人工杂质,提高织物的润湿性,经水洗后进行特殊漂处理,产品的白度、毛效、退浆率和强力均优于常工艺,同时还解决了传统前处理工艺存在的污水碱高、能耗大和产品质量不佳等问题。
1、试验
1.1试验材料
织物:9.7tex×9.7tex524根/10cm×394/10cm纯棉机织物。
试剂:复合生物酶,复合前处理剂CTA-8800L-2,辅助剂(绍兴中纺化工);30%双氧水(分析纯)。
1.2、试验方法
1.2.1、工艺流程
坯布→浸轧复合生物酶工作液→堆置(60℃)→热水洗→冷水洗→晾干→浸轧氧漂工作液→汽蒸[100℃×(20~100)min]→热水洗→冷水→烘干
1.2.2、工作液处方
复合生物酶工作液处方/(g/L)
复合生物酶 0~8
渗透剂 0~8
氧漂工作液处方/(g/L)
CTA-8800L-2 10~40
辅助剂 0~10
双氧水(100%) 5~20
[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