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印花 >

含氨纶针织布圆网印花工艺实践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7日

因此,最佳的预定形方案为:松弛→汽蒸(没有汽蒸条件的轧热水80℃) →超喂预定形→(进入面料前处理→定形→印花)。大多数染厂因为没有汽蒸设备而直接轧水进入定形,当气温在10度以下时(冬天),面料上易产生折痕。面料通过汽蒸箱松弛后再进行定形,会收到满意的效果。热定形温度以l85~190℃之间为好,定形时间45~60 S。定形温度过高,会使织物泛黄。同时如果织物上的杂质和助剂因受焙烘的影响而部分降解,其降解物质一旦迁移到纤维内部产生斑痕,那么这些斑痕在后道加工中就很难去除,染色时纤维内部的油斑会首先吸收染料,而在保温移染过程中又没有能够及时跑出来而形成染深斑,即使再进行剥色重染,还会残留在面料上,所以,切忌195℃以上的高温预定形,同时还会影响氨纶牢度。定形时的幅宽比坯布拉宽l0%~l5%,让其在染缸中前处理时有一个充分的回复,使面料内应力完全消除。
    3.2 前处理
    需印花的针织布也要经过前处理,去除棉渍杂质和油脂蜡质等,增加面料的白度和提高织物的润湿、吸水性能,从而达到良好的印花效果。前处理工艺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传统的碱处理和现代的生物酶处理,生物酶处理符合环保加工要求,但是目前对增白或漂白要求高的面料还很难满足要求,所以常规的碱处理工艺还在广泛地运用,含氨纶织物前处理后的水洗逐步降温是十分必要的,防止突然降温引起纤维收缩产生折痕。
    3.3 半制品的定形要求
    半制品的定形,必须根据原设计的工艺进行,一般来说定形幅宽较成品幅宽宽3%~5%左右,经向缩率控制在成品要求的缩率以内,贴布的伸长等于描稿时放大的比例。如果是单面针织布,那么还需要桨切边及最佳扭度的控制,减少因扭度而产生的印花纬斜。浆边的宽度约lcm,断点浆。不宜太薄或过厚,太薄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太厚了会影响近布边的印花效果。涂料印花由于停留在布面的固浆相对地会增加面料的平方米克质量,所以在幅宽、缩率符合的条件下,克质量可以偏轻一点。
4  圆网印花的操作方法
    4.1 缝头
    缝头时首先检查面料的正反面,缝头前要先沿织造线切边,两边对齐放平,用拷边机缝头后的面料摆布整齐,便于上机印花。
    4.2 进布和印花速度
    根据含氨纶针织印花面料的性能选择热缩树脂或贴布浆贴布,调节进布吸边器、剥边器,吸尘器,调节好进布张力,含氨纶针织布贴布张力以最小为标准,进布幅宽缩小3%~5%以内,关掉吸尘器。进布时张力均匀、布面平整,防止纬斜。含氨纶的针织布圆网印花,由于其面料的弹性不仅受到贴布张力的影响,还受到车速快慢的影响。所以,即使贴布张力几乎没有,由于车速的变化而产生的瞬时拉力会使面料产生不同的伸长,根据实践测试,印花车速在20 m/min以下时,贴布幅宽缩小1%~2%,经向伸长3%~5%:印花车速在20~25 m/min时,贴布后幅宽缩小2%左右,经向伸长5%~10%:印花车速30~35 m/min时,贴布的幅宽缩小2~4%,经向伸长l2%~l8%;印花车速在35~45 m/min时,贴布的幅宽4%~6%,经向伸长18%~25%;当车速大于45m/min时,贴布幅宽缩小7%以上。当然在幅宽缩小的同时,经向随之伸长一定的比例。因此,含氨纶针织面料的圆网印花,印花速度以30~40 m/min较为合适,过快的车速不利于产品质量的控制。何况,圆网印花的图案回位受到一定的限制,与平网印花不同的是圆网印花的回位是定长制的。必须根据已经放大的比例,严格控制车速,否则由于针织布贴布尺寸的可变性,造成印花后的产品花型尺寸变形,甚至匹与匹不同,因此在圆网制作时已经确定好了印花速度,不能在以后的操作中任意改变。
    4.3 圆网印花的压力和磁棒(刮刀)的选择
    印花时网筒内浆料高低位适中,细茎、小面积花存浆少一点,大块面花存浆多一点。雕印花样每二到三小时蒸样一次,检查印花质量。也可以在一定量的坯布中间接一块白布,用以定时检查雕印的印制质量和圆网质量。根据面料需要的上浆量来控制、选择压力和磁棒(刮刀),细茎、小面积花型选择磁棒10号或l2号,刮刀45~50 cm;块面花型选择磁棒15~20号,刮刀50cm;大块面印花选择磁棒25号,刮刀55cm。压力的大小随着花型由细茎到块面,由小到大配置。总之根据圆网印花机的性能调节好下浆量和渗透效果。
    圆网印花由于速度较快,且雕印印花的色浆在深色布面很难用眼看清,所以三套色以上的拔染印花一般都在平网印花机上进行,只有一套或两套没有对色精度的雕印花形才可以上圆网印花。
    4.4 印花工艺的制定
    对于印花的工艺处方,决定于染料对不同面料的上色性能。例如活性染料的直接印花,在处方中不外乎需要浆料(褐藻酸钠)、活性染料、碱剂(小苏打或纯碱)、吸湿剂(尿素)。其中碱剂和吸湿剂的用量至关重要,关系到染料发色和上色纤维的能力及效果。因此,根据不同的面料,选择助剂的用量也随之不同。一股来说,棉或丝光棉较之人棉、莫代尔、竹纤维等无定形区较多一点,染料容易进入纤维,特别是尿素用量3%~6%即可;而人棉、莫代尔、竹纤维等纤维的结晶区相对棉纤维要多得多,所以尿素的用量最高需达到25%,才能在蒸化时吸收需要的水分,达到正常发色和良好的得色量。K型活性染料对莫代尔纤维的上色能力也相对受到限制,达不到色泽的浓艳度,P型或PX型活性染料就能达到良好的上色性能。

<<上一页[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