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印花 >

含氨纶针织布圆网印花工艺实践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7日

针织布的印花在短短十年内飞速发展,但由于其尺寸稳定性在加工过程中难以控制,使得针织品、特别是含氨纶的棉针织布的圆网印花难以开发,这除了棉针织布自身的尺寸可塑性大,进布时自身的悬垂性重量和进布架的张力外,还受到车速变化的拉伸力,花型的形态和大小更难控制,遇到几何花型更难保持花形原有的精神,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这就必须要对整个加工过程采取必要的控制,才能予以解决。

1 含氨纶针织布的印花加工流程
    织造开幅打卷→松布→(汽蒸)→预定形→前处理→(染色)→印花→蒸化→水洗→脱水→烘干→定形。
2 分色设计稿的处理方法
    计算机分色画稿,首先要根据织物的品种、弹力的大小、花型的回位、套数、印花方式(直印、拔印、防印)、深浅层次复色,以及把画稿缩放到符合生产要求的规格。
    2.1 印花尺寸的缩放
    在回位允许的条件下,根据不同面料的氨纶含量缩放尺寸,制定印花车速、保持印花后的花型形态。一般棉氨纶中的氨纶含量在3%~5%之间时,图案的经向放大l3%~l8%,纬向相对可以缩小3%左右;氨纶含量在6%~l5%时,图案的经向放大20%~26%,纬向缩小5%左右。经向放大的比例要考虑到印花车速的快慢,所以制定描稿工艺的同时,必须考虑到整个印花过程的条件设计。在制稿的同时已经制定了圆网印花的各项参数。以上数据的印花速度控制在30~40m/min之间适用,如果印花速度在50m/min以上,那么花形的经向伸长比例要求更大,但是一般印花速度在40rn/min以下,无论在花形还是质量方面都比较容易控制。
    2.2 计算机分色时不同印花工艺中花型复色位的处理
    针织布与梭织布相比,织造较为疏松,渗透性较好。所以,在处理画稿时与梭织布印花稿略有差异。在针织布的染料直接印花中,印浆的渗透性都比较好,一般复色8~16丝,在印花设备的机械精度允许的情况下,以8丝好,保证印花精度,同时在处理叠色印花时,尽量减少满盖的三复色,防止印花压糊;防印印花有涂料防活性和活性防活性,涂料防活性工艺中,因为涂料印花边缘不容易化开,印制涂料的分色稿,大小按照彩稿要求画,而活性花稿满盖涂料之上;活性防活性印花时,防印的那套单色稿必须收进8~16丝,使印制后的图案与彩稿相符;拔印印花时,与底色相接的套色边缘,必须收小16~24丝,拔印的套色尽量不要互相满盖复色,但可以把白色的部分整体复盖在与之相接的印花套色上,可以增加有色部分的色彩明亮度,又不会产生因拔印而产生的白边。在分色描稿的处理方面,除了上面与印花效果有关的要求外,总的处理原则是符合原样的精神,把花稿的风格在布面上重演。

    2.3 考虑到制网的方法
    描稿的收放尺寸还和制网的方法不同有关。目前,各公司使用较多的是喷墨制网和喷蜡制网,也有的还保留着用菲林制网。相对而言,喷墨制网较喷蜡制网精度稍差一点,因为喷墨制网是使墨汁在室温条件下湿喷到圆网上面再进行曝光,墨汁有一个铺开的过程,影响了画稿的精度,缩放复色或单色边缘时,必须考虑这部分的原因。当然,制网室的温度和湿度是必须保持恒定的。
    2.4 镍网网目的选择
    根据花型精细度和对不同面料厚薄的渗透性的要求来选择镍网的网目,镍网是印花必不可少的材料,目前常用的镍网网目有40、60、80、105、125、155等。镍网的透浆率是一个重要指标,当然,实际的过浆量还和浆料的黏度、刮刀或磁棒的大小及压力、印花速度、面料等多种因素有关。但与梭织布相比,针织布布纹较粗糙,因此印同样的花型,用于印制针织布上选择的网目较梭织布的可大一档。50目主要用金、银粒装饰印花,60目用于大面积底色印花,80目用于胶浆、水浆等较粗花型和大块面印花,l05目主要用于平整面料的精细套色,125目、l55目主要用于印花特别精细的花型。如果是毛圈布的拉毛绒或是天鹅绒的印花,印花精细度会受到布面纹路的影响,再高的网目都难以体现印制精细花型的效果,主要还是考虑印花的渗透性为主。所以,镍网网目的选择主要还是要根据各厂的具体情况而定。
3  含氨纶面料的前处理手段
    3.1 预定形
    由于氨纶为了改善在纺丝时运转性能,在织造过程中使用了硅油类润滑剂和其他助剂。这些助剂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自然降解致使纤维泛黄,织物的弹性下降。同时含氨纶面料在长期储存中会形成“冷定形”,使织物在后加工中产生无法消除的永久性的折皱。所以,含氨纶针织布除了减少仓储时间外,更重要的是织造后立即开幅后平幅卷装。避免产生压折痕的机会。
    含氨纶针织物,下机后其纤维内部的氨纶存在一定的织造时形成的内应力。所以,预热定形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面料的一张一弛的过程而消除应力,使织物的尺寸充分稳定,消除织物在后加工中出现永久性的折痕。如果在圆筒织造时形成的线圈,第二个线圈在第一个线圈的左面,那么预定形时进布方向也应该左面前7%~10%(相对幅宽),使得和成品的扭度保持一致。

[1][2][3][4]下一页>>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