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纺织品除了纤维的一些特性外,更多的是通过功能性整理而获得。织物的整理在改善其服用性的同时,还可以获得许多功能性和布面风格效果,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新的情趣。织物整理除特殊整理功能外,更多的是柔软、摇粒、缩绒和预缩等常规整理。在柔软整理过程中,传统方法大多是采用化学法,大量助剂的使用对人体和环境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而采用机械整理,则能够起到很好的环保作用,而且还可以产生化学法所得不到的效果,具有较高的附加值。
在机械柔软整理中,较为典型的气流柔软整理,是目前织物机械柔软整理效果比较理想的一种工艺。它在原有的基础上,还可增加一些辅助装置,获得一些新的功能,进一步扩大使用范围。然而,要真正用好气流柔软整理,还必须对其原理和结构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应该结合织物纤维特性以及整理条件,对气流柔软整理过程进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预期所要求的效果,并且还可衍生出我们没有想到的效果,或者解决目前在其它整理机器所存在的问题。由于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很难从几个简单例子讲清楚,所以,这里仅就织物以柔软、缩绒和摇粒等几个常规机械整理功能,对气流柔软整理机的原理实现和结构保证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为正确理解和使用气流柔软整理工艺提供帮助。
1 织物机械整理的目的
织物整理可以提高其内在的品质,并可获得有别于普通织物的感观效果,是织物后加工的一道重要工序。许多新型纺织纤维的特性,就是通过不同的整理过程后而表现出来的; 即使是同一品种的织物,采用不同的整理方法也可获得不同效果。有些织物经过一定的机械整理,既可以保留原有的优良特性,同时还能克服或改善原来存在的缺陷。所以,织物整理是一种集中体现纺织品综合性能的加工手段,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1.1 改善织物的服用性
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总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作为服装用料,满足服用性是第一位,其次才是加工性和如何保证服用性的要求。麻纤维制作的服装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夏季穿着有凉爽感,但如果不经过后整理(如柔软),那么穿上之后会有刺痒感。天然纤维中含有蜡质或油脂等共生物,而化学纤维在纺丝过程中也带有油剂,使得这些纤维具有一定的柔软度。但是,由于这些共生物的存在会影响染色质量,所以必须通过前处理将它去除,结果反而使这些纤维失去了原有柔软度,不得不在染色之后又增加一道柔软整理工艺。基于目前的纤维制造工艺水平,还无法完全达到织物的服用性,必须通过织物整理来弥补,或者改善纤维原有或前道工序留下的不足。
柔软是改善织物手感的一种整理方法。是使纤维发生松弛或降低纤维与纤维间的摩擦系数,赋予织物柔软、平滑手感的加工工艺。化学法柔软整理,主要是用化学助剂来降低纤维之间的摩擦系数,使纤维在外力作用下容易滑动而产生柔软效果。机械柔软整理则是通过外力的反复作用,降低织物纤维的刚性,提高柔软度。
毛织物后整理中有一道重要工序,称为缩呢或缩绒。它是利用羊毛所具有的缩绒特性,在湿热条件下,经机械外力对毛织物的反复作用,使得织物的纤维会相互交错缠结而毡缩。经缩呢后的织物结构变得紧密,织物表面只有少量的纤维缠结或覆盖。缩绒是一种毛纤维(羊毛)顺鳞片摩擦系数,小于逆鳞片摩擦系数的差微摩擦效应。缩绒后的织物手感柔软、丰满,主要用于粗纺毛织物,目前也逐步用于精纺毛纺织物。
毛纺织物的缩绒主要与羊毛的鳞片和弹性等内在因素有关,但必须通过三个外界作用条件,即温度、湿度和外力才能够达到缩绒效果。
1.2 提高织物附加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崇尚自然化、个性化的服饰已成为时尚;同时新型纺织纤维的不断出现,也极大地丰富了纺织面料的品种。织物不仅仅是满足服用性,而且还可以仿自然界许多动物、植物外表。在给人类社会增添了新的色彩同时,还保护了野生动物。由于许多织物通过整理后,具有较强的新颖和时尚型,所以往往就有较高的附加值。
(1)摇粒绒摇粒绒是针织面料的一种,小元宝针织结构,在大圆机编织而成。织成后坯布先经染色,再经拉毛、梳毛、剪毛、摇粒等多种复杂后整理加工处理。面料正面拉毛,摇粒蓬松密集而又不易掉毛、起球;反面拉毛疏稀匀称,绒毛短少,组织纹理清晰、蓬松弹性特好。它的成份一般是全涤的,手感柔软。用于制作冬季御寒休闲服,深受国内外中青年人的喜爱。
[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