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自洁净功能
纺织品在人体穿着和使用过程中,不小心会沾水、沾油和其他各种污物,这些污物不仅影响人们的使用,而且会成为微生物繁殖的良好环境。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各类运用不同机理研制出的具有自清洁能力的纺织品应运而生。目前,常用的光触媒包括纳米TiO2、ZnO、SiO2等。
2004年,香港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将棉布片在TiO2溶液中浸泡0.5min,然后取出弄干,放入97℃烤箱加热15min,再在沸水中煮3h制得自洁净纺织品。当纺织品的表面覆盖一层TiO2的时候,在光照条件下反应可形成诸多活性物质,这些活性物质具有极强的氧化作用,不仅能氧化破坏微生物,而且可将有机污染物完全氧化破坏,从而起到洁净环境和除臭等作用。由于TiO2催化剂只要在阳光下就能永远发挥作用,因此这种自洁净效果可以维持下去。XinJohnH和KiwiJ等采用化学方法将TiO2负载到棉织物上,实验所制备的织物在紫外光照射下,可以对葡萄酒、化妆品、汗渍及咖啡造成的污迹具有自洁净功能。[13]
2.10变色功能
变色纤维是一种具有特殊组成结构的纤维,当受到光、热、水分或辐射等外界激化条件作用后,具有可逆自动改变颜色的性能。纤维在一定波长的光的照射下会发生颜色变化,而在另一种波长的光的作用下又会发生可逆变化回到原来的颜色,这种纤维称为光敏变色纤维。具有光敏变色的物质通常是一种具有异构体的有机物,这些化学物质因光的作用产生异构,并生成两种化合物。这些化合物的分子式没有发生变化,但对应的键合方式或电子状态产生了变化,可逆地出现吸收光谱不同的两种状态,即可逆地显色、褪色或变色。美国Clemson大学和Georgia理工学院等研究机构近年来正在探索光纤中掺入纳米变色染料或改变光纤表面的涂层材料,使纤维的颜色能够实现自动控制。日本松井色素化学工业公司制成的光致变色纤维,在无阳光下不变色,在阳光或UV照射下显深绿色。[14]
3展望
随着纳米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纳米粒子生产成本的降低及功能性纳米粒子品种的增多[15],纳米功能纤维的应用将进一步扩大,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现在,我国的化纤生产已具有相当的生产规模和技术实力,完全有能力、有条件进行纳米功能纤维及其技术的研究开发。我们相信不同形态与性能的纳米功能纤维的开发与应用,必将给纺织行业乃至整个轻工业都带来新的生机。但一些问题仍需值得我们去思考和研究:
1)由于纳米粒子比表面积大,极易聚集成团,且亲水疏油,呈强极性,在有机介质中难以分散。因此,要选择有效的表面改性剂对纳米粒子表面进行处理,降低表面能,改善其同纤维材料的亲和性,提高纺丝流变性和可纺性;
2)由于纳米粒子尺寸很小,是否会从纺织品上迁移到人体内部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作为专题来研究纳米功能纺织品的安全性问题,更缺乏相关的安全性评价体系及检测标准,使人们在应用纳米功能纺织品时存在一定的顾虑[16];
3)目前我国研究院所和高等院校在纳米功能纤维成形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大成绩,但总体来说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离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4)由于我国功能纤维及纺织品起步比较晚,产品又缺少相关的国际、国家或行业标准,全国大都处于摸索阶段检验,迄今为止,全国还没有承担检验各种功能纤维及纺织品的国家级检测机构。
<<上一页[1][2][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