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者首先分析了各种非交联性处理剂对纤维的处理方法和结合牢度,并从分子间力进行机理探讨,最后通过试验验证。
【关键词】不溶物 非交联 固着机理
1 引言
通常以为,能与纤维发生化学交联的织物处理剂如:活性染料,反应性树脂,交联剂等,都有良好的耐洗牢度。
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活性染料由于多种原因,它的水洗色牢度,不够理想;能与纤维素纤维发生交联的2D树脂,在常态下也会分解而释放甲醛。而有一些非交联性处理剂,在纤维上的固着牢度却是很好。非交联性处理剂在织物上的固着机理,有研究价值。
2 非交联性处理剂简介
还原染料、不溶性偶氮染料、酞菁染料…;棉布普鲁本(Proban)阻燃、真丝锡增重、有光人丝消光、兔羊毛防掉毛、织物上蜡、涤纶氰醛抗熔融;还有钛氧烷溶胶-凝胶抗菌整理[1],等等。都属于牢度很好的非交联性固着处理剂。
3 处理方法与结合牢度实例分析
3-1 还原染料
还原染料用烧碱保险粉还原,隐色体溶于碱性水溶液,染色、氧化。水洗色牢度:蒽醌型大多是4-5级、5级。
隐色体分子上有氢键,有可溶性基团,和直接染料类似;纤维亲和力测定数据,两者都是3-5千卡/克分子。但上染速率和上染率,还原染料要比直接染料高得多。有人认为:关键或许在‘有机阴离子’。也有人认为:隐色体在染液中缔合度2-3,对染色是否也有影响[2]。还原染料与直接染料的不同上染率和色牢度差异,单纯用氢键理论,很难解释。
3-2 可溶性还原染料[3]
把还原染料还原成隐色体,与氯磺酸反应生成隐色体硫酸酯钠盐,成为可溶还原染料。
按说,它与还原染料隐色体具有同等的氢键基团、范德华力和阴离子体,只有水溶性基团不同,(-ONa,与-OSO3Na)。水溶性好的,上染率低。但固着后的色牢度相同。
3-3 不溶性偶氮染料
不溶性偶氮染料的色酚钠盐溶于水。分子上有氢键基团,有直接性。但分子量小,活泼,上染率较低。与色基的重氮盐偶合生成的不溶性偶氮染料。耐洗牢度大多为4级。
快磺素:凡拉命蓝(色基重氮盐),与碱性亚硫酸钠反应,制得稳定的凡拉命磺酸盐。棉布印花汽蒸时磺酸基被中性红矾氧化成硫酸酯钠盐,则与色酚快速偶合。
快色素,快胺素:应用原理类似,染色牢度都与两步法偶合结果相同[4]。
3-4 酞菁染料
酞菁素加助溶剂溶解,与水溶性金属离子络合物组成工作液。织物浸轧,烘干,焙烘生成不溶性酞菁蓝。
酞菁素渗入棉纤维,烘干时缩聚成为含氢酞菁。在焙烘时,水溶性络合物中的铜离子被释放,与含氢酞菁中两个仲胺基上的氢发生置换,并与另两个叔胺上的孤电子对共享、成八偶体螯合,艳蓝色,皂洗色牢度5级[5]。
3-5普鲁苯(Proban)阻燃
四羟甲基氯化磷(THPC)与尿素反应可得水溶性预缩体。
织物浸轧予缩体工作液→烘干→氨熏,NH3与预缩体中的羟甲基交联,在纤维内部形成聚合体。织物再经双氧水氧化,生成不溶物。处理织物阻燃效果好,可耐50次皂洗[6]。
3-6 硫酸钡处理
在兔羊毛针织衫防掉毛或有光人丝织物消光处理时,织物先用5-10%氯化钡水溶液浸渍20-30分钟,脱水,烘干,然后用3-7%的元明粉水溶液处理10-20分钟[7]。
处理后,兔毛表面有微小颗粒,粒径0.5微米上下。人丝则为填充,均耐洗。
3-7 氰醛防融整理
纯涤纶低弹长丝针织物,整理液配方:氰醛树脂(1:3.3个羟甲基)140g/L,酒石酸铵10g/L,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g/L,平平加2g/L,消泡剂50-200ppm。整理工艺: 织物浸轧→卷蒸101℃×2小时→水洗→脱水烘干→热定形。
整理后,氰醛在涤纶纤维表面生成树脂膜。不加平平加的,树脂膜呈蛇皮状。加平平加的,呈透明状。融点测试观察:蛇皮状的,295℃时纤维熔融,从膜间隙中流出[9],加平平加的,410℃时纤维熔而不断。树脂膜对红外有屏蔽功能,但未改变纤维融点,耐洗20次[8]。
3-8 钛溶胶抗菌整理
将钛酸四丁酯的醋酸溶液滴加到含有盐酸的乙醇液中,制得钛氧烷凝胶。棉织物浸轧抗菌剂烘干,焙烘。整理织物具有广谱抗菌功能,抑菌率99%,耐洗50次[1]。
3-9 二氧化钛抗紫外整理[10]
将钛酸正丁酯与冰乙酸混合,滴加到盐酸水溶液中,加热,冷却后成为TiO2水溶胶。用碱中和至出现大量白色胶状物,pH 4-6。处理工艺:TiO2水溶胶→浸轧→预烘→焙烘→水洗→烘干。用TiO2水溶胶2%时,紫外线屏蔽效果可达90%以上,(作者未测耐洗牢度)。
3-10 高分子粘合材料
低压聚乙烯热熔粘合;氧化聚乙烯柔软处理;醋酸甲壳质涂料印花或作防水整理添加剂[11];有机硅柔软剂;都是一些不与纤维交联而能结合在纤维上的成膜处理剂。
粘合材料的无机性值越小,耐水性就越好[12]。成膜的,膜中残留表面活性剂越多,越能吸水,湿处理牢度越差。
3 机理探讨
对不溶物非交联固着机理的探讨,我们根据表面现象,先从分子间力中去寻找“合理的解释”,而后再通过试验求证(证伪)。由于学识有限。错误之处,敬请各界批评指正。
3-1 基础理论
3-1-1 分子内的键能
分子中原子间的结合,可分为共价键、离子键、配位键、金属键四种。
相同元素结合的分子,属于共价键结合,偶极距等于零,分子呈非极性[13]。
电负性差别大的元素,两个原子间的结合,分子呈极性。有电子转移的为离子化合物,离子键的作用力强,无饱和性,无方向性。有机化学中,C-H 也称共价键[14]。原子间的化学结合,键能大多在300-400kJ/mol。
3-1-2 氢键
氢原子与电负性很强的原子结合,氢原子有失去电子而成为质子的倾向。而电负性强的原子则几乎独占共用电子对,使成为孤对电子。几乎成为质子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拥有孤对电子的原子靠近时,发生氢键结合。含质子H的分子或基团,都能产生氢键。氢键具有稳定性、方向性、饱和性,还具有动态可逆性,对外部环境的剌激具有独特的响应性。
氢键既可以存在于分子之间,也可以存在于分子内的基团间[14]。键能一般为5-30kJ/mol,属于‘弱键’。大分子上多个氢键结合,可以改变物质的物性,纤维素纤维、蛋白质纤维的晶区,是氢键作用的表现。对物质的强力,溶胀以及可染性产生影响。
在极性溶剂中,如果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可以形成氢键,则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3-1-3络合键
络合键也称配位键,余价键。络合键可以存在于分子内的基团间,也可以在分子间。
离子化合物与极性化合物络合:氯化镁有6个结晶水,表示方式为Mg[(H2O)6 ]2+ -2Cl-,离子与水是定量结合,驱除结晶水要高于水的沸点,它体现了络合键键能[18]。
离子化合物与非极性分子络合:碘是非极性分子,不溶于水,但溶于碘化钾溶液。在钾离子诱导(感应)下,碘分子被极化而络合成K(I2)+I一。被络合的碘,还可以释放改与淀粉络合(分析指示剂,终点呈蓝色)。络合键有稳定性、方向性、饱和性,具有动态可逆性,对外部环境的剌激具有独特的响应性,与氢键性质相同。但不含‘氢’原子。
3-1-4色散力
教材中对色散力的描述,“色散力存在于一切分子之间。在分子接近时诱导产生偶极矩”,可以结合,也可以不结合,瞬时变化,概由外界条件决定。现时尚无测试手段。
3-1-5范德华力
范德华键可以解释烃类间的作用力,烷烃是非极性物质(甲烷、汽油、火油、石蜡…),分子量越大,粘度越大,沸点越高,范德华键能。可以通过气化热,求得。
范德华力与分子极性大小无关;分子链越长,分子间距离越近,范德华力越大。
4 不溶物固着机理探讨
4-1 结合力:
4-1-1染色:氢键在染料与纤维接触、结合过程中起定向作用。氢键与范德华键都是弱键,在色散力的作用下,结合呈可逆性。染色达到动态平衡时,如将水份蒸干(烘干)或将水溶性基团变为不溶,染料就固着在纤维上。固着后,凡不溶于水也不水解的,固着牢度就好。
4-1-2自缩聚处理剂:普鲁本,酞菁素,防融氰醛,分子量都不大,且都有氢键基团。小的可进入纤维内部,大的在纤维表面。发生缩聚后,物性如果不溶于水,固着牢度极好。
4-1-3溶胶-凝胶类:有机硅或有机钛的自缩合低聚物,都可以用作(溶胶-凝胶)整理剂。钛酸四丁酯溶解在酸性乙醇中,缓慢生成聚钛氧烷,聚合度大多在11以下,溶于醇。二丁氧基钛氧链的端羟基,可与纤维素结合,焙烘时端基失水缩合,形成不溶物。
4-2 固着位置:
纤维素纤维的孔穴大小是(24-49Ǻ=)2.4-4.9nm;所以,大于这一尺寸的处理剂,不能进入纤维素纤维的非晶区。
有试验说明:聚乙二醇可以进入非晶区,但其分子不应超过非晶区孔隙大小的1/3,Mw大于414的不能进入。可以认为,即使纤素纤维在水中吸水膨胀后非晶区扩大一倍左右,但是数均分子量在1000以上的聚合物,很难有渗入纤维的可能。
4-3 关于催化剂概念:
非交联处理,无需催化剂,但在用聚醚酯作涤纶防静电处理时,氯化镁不仅可以增进防静电效果,还能提高防静电的耐洗性。也有人提出:氯化镁能与纤维素形成稳定络合物[17]。这些把有氢键或余价键作用的化学品,视作“催化剂”的观点。正在引起人们的注意。
[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