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器分类 气流纺纱所用的主要部件有转杯、给棉机构、分梳辊、引纱管和阻拈器等,整套装置称为纺纱器。按转杯内负压产生的方式,可分为自排风式和抽气式两大类。自排风式纺纱器在转杯底侧部开有若干排风孔,当转杯高速回转时产生类似离心泵的作用而使转杯内具有负压。自排风转杯内的气流主要是从纤维输送管补入,经凝棉槽后向底侧部的小孔排出,所以纤维输送管可以适当短些。纤维从输送管出来后在未到达转杯的凝聚槽之前,可能直接冲向已被加拈引出的纱条,形成松散的外包纤维,以致影响成纱强力和外观。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必须采用隔离盘。抽气式纺纱器转杯内的气流从纤维输送管补入后从杯口被吸出,所以纤维输送管必须伸入杯内比较接近壁面,因此输送管就比较长。由于两种纺纱器转杯内气流流向不同,纺纱情况也有所不同。自排风转杯凝聚槽内易积粉尘,抽气式转杯内粉尘易被气流吸走,所以凝聚槽比较清洁。纺纱断头后,自排风转杯内有剩余纤维,需清除后才可接头。抽气式转杯内断头后的剩余纤维可随气流从杯口吸走,因此能直接接头。为了加强杯内回转纱条向凝聚槽传递拈度的能力,以增加凝聚槽内剥离点处纱条的强度,降低断头率和减少成纱拈度。两种纺纱器的转杯中都须应用阻拈器。
转杯纺纱的前、后加工要求 在转杯的凝聚槽内留有杂质,会破坏须条的凝聚和拈度的传递,使纺出的纱有周期性不匀,波长约为转杯的周长,严重时会产生断头。即使细小的粉尘进入凝聚槽内,也会逐渐积聚成较大的颗粒,产生同样的影响。因此除了转杯纺纱器本身需有排杂装置外,在前纺工艺过程中还应加强清除尘杂的作用。例如在棉纺中可加装小棉束开棉机和强力除尘机,以及双联梳棉机等。转杯纺纱的均匀效果只能在转杯凝聚槽周长内起作用,因此需要并条过程保证纤维条的均匀度,才能得到良好的成纱条干。气流纱的拈度一般高于环锭纱,所以需要经过自然定拈或热定形定拈,才能适合后加工。
产品 气流纱的结构特点是空隙大,纤维伸直度较差,内外层纤维转移较少和拈度不一,因此纱的强力低、伸长较大。但织物手感丰满厚实,保暖性好,耐磨,吸浆和吸湿性好,吸色率高。转杯纺纱适用于许多产品,如灯芯绒、劳动布、卡其、色织绒、印花绒、绒毯、线毯、浴巾和装饰用布等。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