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1单位面积失重
设定摩擦次数为50次,计算摩擦后的织物单位面积失重,如表2所示。
从表2可以看出,几种织物的单位面积失重随拉伸细化羊毛含量的增加而减少,反映出织物的耐磨性能与羊绒含量呈反比关系。
3.3.1.2磨破时砂轮转数
用砂轮摩擦织物,直至将织物磨出破洞为止,记录砂轮转动圈数,如表3所示。
砂轮转数越多,说明织物越耐磨。如表3所示,随羊绒含量的降低,织物耐磨性提高,其对应关系与前一个试验相符合。
3.3.1.3试验结果分析
从表2和表3可以看出,随着羊绒含量的减少,织物耐磨性能提高,这是由于羊绒纤维细度细、强力低,羊绒的含量直接影响纱线、织物的性能。而且由于羊绒纤维相对较短,在成纱过程中常出现一端伸出纱线的情况,在耐磨性试验中,砂轮对纱线的反复摩擦会使部分羊绒纤维脱离纱线的束缚而脱落。因此,拉伸细化羊毛含量越高,损失越小。
作为对比的羊绒/拉伸细化羊毛/绢丝(30/40/30)一组,由于绢丝的长度长,在成纱过程中起到束缚毛羽的作用,减少毛羽的脱落,因此其单位面积失重低于羊绒/拉伸细化羊毛(30/70)一组。从此角度可以看出,加入绢丝有利于提高羊绒混纺织物的耐磨性。
在提高织物耐磨性方面,拉伸细化羊毛和绢丝都起到积极的作用,弥补了纯羊绒强力低的不足。因此,开发羊绒混纺产品来替代羊绒产品有积极的意义和可行性。
3.3.2顶破强力
本文试验采用弹子式顶破试验机,测试顶破强力指标。
将第2组试样固定在夹布圆环内,弹子按一定速度垂直顶向试样,直至顶破,仪器自动显示顶破强度。每种织物取6块试样,测出各试样的顶破强力,然后取平均值。同时,在本次测试中加入同等规格的纯拉伸细化羊毛(R/L,0/100)织物作为对比试样,为不同混纺比的顶破强力试验提供参照。结果如图1所示。
由图1可以看出,随羊绒含量减少,顶破强力逐渐下降,羊绒/拉伸细化羊毛30/70时出现最小值,之后随羊绒含量减少,顶破强力不断增加。纯拉伸细化羊毛织物的顶破强力要大于纯羊绒织物,这是由于不同组分混纺纤维的长度差异影响的结果。2种纯纺织物的强力较混纺织物高,因为纯纺织物的纤维长度差异小,纤维间抱合力大,织物的顶破强力大。而随着混入其他组分的纤维,纤维的长度差异增大,对顶破强力造成影响。经试验测得,羊绒/拉伸细化羊毛混纺比为30/70时的顶破强力最低,在纺纱、织造过程中应避免此种混纺比。羊绒/拉伸细化羊毛/绢丝(30/40/30)一组的顶破强力达到最大,说明加入绢丝可以大大提高纤维的抱合性,增加纤维强力,从而提高织物的顶破强力。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