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焙烘温度和时间对色差的影响
选择焙烘时间60s,选取不同的焙烘温度对分散黄Es—G、分散蓝ES—GB、分散黄棕S-2RFL及拼染草绿色分散染料进行试验,焙烘后在75%硫酸中烂棉取涤纶,并进行不同焙烘温度下染色布样特征值的测试,结果见表1。
由表1知,在车速稳定和焙烘时间固定的条件下,分散染料单色及拼染草绿色的上染率和色光随焙烘温度变化而变化。焙烘温度从185℃升至205℃,分散黄ES—C色样变深,变暗,红蓝光明显。200℃焙烘时,色样色光和深浅趋于稳定,若焙烘温度继续提高,色光和深浅变化不大。焙烘温度逐渐上升,分散蓝ES—GB上染率增大。色样增深。195℃焙烘深度最佳,190~200℃时,色光和深浅变化较大;200℃以上,深浅和色光基本稳定,其最佳焙烘温度为200℃。随焙烘温度升高,分散黄棕S-2RFL上染率逐渐增大,200℃以上,深浅和色光基本稳定。随焙烘温度上升,拼染草绿色的上染率增大,温度200℃时达到最佳,焙烘温度继续升高,深浅变化不大,焙烘温度超过200℃,色光最绿。因此,染草绿色时,分散染料上染工艺的焙烘温度宜选择200℃。
2.3还原染料染色工艺对色差的影响
2.3.1还原条件对色差的影响
还原染料只有在含烧碱和保险粉的还原液中,才能被还原成对纤维具有亲和力的溶解性隐色酸钠盐,所以还原染料的上染率对烧碱、保险粉用量的依赖性很大。烧碱和保险粉用量必须适当,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还原染料的上染,造成色差。试验采用不同烧碱/保险粉(H/S)用量对单色还原染料染色及拼染草绿色,结果见表2。
由表2知,还原黄GCN和还原黄G属易还原染料,烧碱/保险粉用量变化对其上染率影响不大,染色物的色深和色光基本无变化。还原艳绿FFB在烧彬保险粉用量超过20/20g/L,色光偏红偏深,其用量在20/20g/L以下,染色样最绿最亮,实际生产中用量可在15/15g/L。拼染草绿色在烧保险粉用量为10/10g/L和20/20g/L时,染色样深浅和色光基本稳定。因此,可选择烧碱/保险粉用量15/15L,此时的色差最小。
2.3.2氧化和皂洗条件对色差的影响
生产中有时会将不同氧化性能的染料进行拼染。为实现“正常氧化”,确保色光艳丽、纯正,常在连续轧染时采用双氧水氧化法。因为有还原黄G的存在,双氧水氧化温度宜选用40—45℃,重点要控制车速,使氧化时间一致,以保持色泽均匀。
皂洗是除污和固色的过程,这对得到正常色光和提高水洗色牢度尤为重要。皂洗过程要充分洗去纤维表面和内部的浮色、水解染料以及尚未上染的染料,以使织物获得永久的耐洗色牢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