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处理后织物进行染色,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的用量(oWf)均为1.5%。染色后织物的K/S值见表8。
从表8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染色后织物的K/S值逐渐增大,但从80~85,K/S值增加不明显,但由于温度对聚乳酸纤维的机械性能影响较大,温度越高,聚乳酸纤维越易分解,所以我们选择处理温度为80℃。
2.4处理时间对织物处理效果的影响
在生产过程中,随着酶浓度的不断增加,反应速度也不断增加,所需反应时间减少,当酶浓度一定时,所需处理时间有一适合值。
退煮漂一浴一步法前处理工艺条件:浴比l:30,硅酸钠5g/L,平平加一00.5g/L,渗透剂B2g/L,酶用量5gfL,30%双氧水用量8ml/L,温度为80,pH值为8,处理时问分别设定为20min、30min、35min、40min,经处理后的织物性能见表9。
从表9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处理时问的增加,减量率逐渐减小;白度值逐渐增大;弯曲长度逐渐减小,但变化不是很明显。这是因为随着处理时问的增加,酶的活性降低,减量率降低;双氧水处理时问增加,白度值增大;聚乳酸纤维受温度影响增大,加速了聚乳酸纤维的分解,织物强力降低,柔软性能增大,弯曲长度变短。处理时间初步确定为35min。
将处理后织物进行染色,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的用量(ow1)均为1.5%。染色后织物的K/S值见表l0。
从表l0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处理时问的增加,染色后织物的K/S值逐渐增大,说明双氧水处理时间增加,织物白度增强,染色后织物的表观色深则降低。
2.5 pH值对织物处理效果的影响
处理液的pH值会影响酶蛋白的构象和酶分子及底物分子的解析状态,从而影响酶的活性。在某-pH值下这种酶的反应速度达到最大值,这-pH值通常称为该酶作用的最适pH值。酶的品种不同,其最适pH值不同。处理液pH值也会影响双氧水的漂白效果。
退煮漂一浴一步法前处理工艺条件:浴比1:30,时间35min,硅酸钠5g/L,平平加一O0.5g/L,渗透剂B2g/L,酶用量5g/L,30%双氧水用量8ml/L,温度为80%,处理液pH值分别为5.5、6.5、7.5以及8.5,经处理后的织物性能见表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