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EDTA用量
纤维素酶用量为3g/L,渗透剂JFC用量2g/L,双氧水及烧碱用量均为10 L,考察EDTA用量的影响,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棉籽壳的去除效果随着EDTA用量的提高而提高,但EDTA用量超过2g/L后,作用不再明显。EDTA作为螯合剂,对果胶质的去除也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因为其能与果胶质中的钙镁离子有效螯合。随着果胶质中金属离子的去除,以果胶质为骨架的疏水性网状层中杂质间的结合力下降,精练和水洗时果胶质能从纤维表面的角皮层和初生胞壁中溶落出来。同时,附生的蜡质和浆料等也随之松动,从而易于被表面活性剂乳化去除。因此,棉织物的退浆率、毛效及白度均随EDTA用量的提升而有所提高。但是,在去除棉籽壳的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纤维素酶,EDTA只起到辅助作用,在纤维素酶用量不变的情况下,其作用效果有限,因此用量也不必太高。综合考虑,EDTA用量为2g/L已可满足生产需要。
2.1.4渗透剂JFC用量
纤维素酶用量3g/L,EDTA用量2g/L,双氧水及烧碱用量均为l0g/L,渗透剂JFC用量的影响见表3。
由表3可知,渗透剂用量的增加有助于棉织物退浆率、毛效及白度的提高,因为渗透剂的加人可促进酶及各种助剂向纤维内部渗透。但是,纤维素酶被表面活性剂带人纤维内部,不仅对纤维表层的棉籽壳起不到去除作用,而且还会对纤维强力产生较强的负面影响。因此,为使纤维素酶的作用尽量限制在纤维表面,渗透剂的用量不宜过高,以2g/L为佳。
2.1.5双氧水用量
纤维素酶用量3g/L,EDTA用量2g/L,渗透剂JFC用量2g/L,烧碱用量l0 L,双氧水用量的影响见表4。
碱性双氧水在漂白过程中也具有进一步去除纤维上剩余浆料、天然色素及天然杂质的作用。因此,随着双氧水用量的提高,退浆率、棉籽壳的去除效果和白度均进一步提高。但双氧水用量太大,会造成织物断裂强力明显下降。综合考虑,双氧水用量定为15g/L。
2.1.6烧碱用量
纤维素酶用量3g/L,EDTA用量2g/L,渗透剂JFC用量2g/L,双氧水用量15 L,考察烧碱用量对前处理效果的影响,见表5。
由表5可知,随着烧碱用量增加,棉织物的退浆率及棉籽壳去除效果均不同程度得到提高。但烧碱用量过高会使处理液pH值过高,导致双氧水分解速率加快,反应过于剧烈,不仅双氧水得不到充分利用,还会使纤维过度损伤,白度下降。因此,烧碱用量选择8g/L即可。
<<上一页[1][2][3][4]下一页>>